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记协网 > 新闻人踪 正文

四名记者获“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编者按:“埃博拉”这一神秘病毒带走了非洲上万条生命,也在最近的一年多时间里被反复提及,成为年度新闻热点。来自中央新闻媒体的记者们冒着危险深入一线,投入抗击埃博拉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及时报道疫情和救治情况,全方位呈现中国对非洲的无私援助和负责任大国形象。在11月25日举行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工作表彰大会上,60个先进集体和280个先进个人受到表彰,其中,4名记者获“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人民日报社非洲中心分社记者张建波

      非洲朋友对他说“中国记者很棒”

    张建波曾两次深入埃博拉疫区采访。2014年3月下旬,几内亚宣布国内爆发埃博拉疫情后,张建波就曾随同非洲中心分社首席记者前往几内亚采访。

    8月,张建波主动请缨奔赴塞拉利昂疫区。“我长期跟踪埃博拉疫情,西非新闻一直由我负责报道,我去疫区”,他说,“这是报社给我的一次战斗机会,我一定注意安全,保证完成任务。”他没有告诉父母自己要去疫区,只身一人经过近20个小时的旅程辗转赶到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当时该国已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他第一时间采访了中方隔离人员、中国公共卫生专家、中国医疗队所在的医院、塞拉利昂卫生部,并徒步走遍弗里敦市中心和城市最西部的阿伯丁区,采访当地各行各业的民众。在塞拉利昂,张建波也多次和埃博拉擦肩而过,曾经在缺少防护的情况下同感染者最近距离不足两米。

2014年8月18日,人民日报3版“我在抗击埃博拉一线”栏目刊出张建波采写的报道《“关键时刻,中国朋友挺身而出”》。

    13天里,张建波一直在采访的路上,时刻处于战斗状态。为保证及时发稿,出租车上、医院内候诊的长凳上,只要有地方摆放电脑,张建波就开始写稿,每天都发回报道,9篇稿件和6张照片见报。

    一名当地保安对他说,“不少西方人认为灾难是我们黑人造成的,他们疏远我们,但我们是受害者。中国记者很棒,如此近距离和我们交心。谢谢你,谢谢中国朋友的帮助”。

      新华社驻加纳阿克拉分社负责人林晓蔚

      首个抵达埃博拉疫区的中国记者

    自2014年5月塞拉利昂埃博拉疫情爆发以来,林晓蔚一直负责该国疫情相关报道,并第一时间冒着生命危险进入疫区,成为首个抵达埃博拉疫区的中国记者。

    由于几内亚和塞拉利昂相邻,边境人口流动几乎是完全自由的,出于职业敏感,他马上要求塞拉利昂本地雇员关注疫情,保持警惕。2014年8月初,在接到非洲总分社提供的我国海外医疗专家组将飞往西非三国的消息后,他以最快的速度买好机票,带着半个箱子的个人防护用品登上了去弗里敦的班机。他借着在飞机上“逮”到专家组的机会,随后两天与专家组一起去拜访世界卫生组织、无国界医生组织、中国援塞医疗队,了解方方面面的情况。

这是新华社记者林晓蔚拍摄的塞拉利昂医护人员认真聆听中国专家讲解的现场画面。

    林晓蔚所在的前方报道小组,成功完成了对塞拉利昂总统的专访,还进入中塞友好医院探望了正在隔离中的中国医务人员,驱车300多公里到了疫情最重的凯内马市,进入病人最集中的中心医院。在疫区一线报道的10多天时间里,他们共发回了30多条公开稿件、10多条内参和100多张照片。他们的报道赢得了极高的关注。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尼日利亚记者李晋

      用新媒体平台发出中国声音

    5月3日,李晋踏上埃博拉疫情重灾区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的“埃博拉之旅”。在埃博拉疫区单兵深入,除了时刻面临恶性传染病的威胁,吃、穿、住、行都成了问题,尤其是糟糕的网络环境,甚至经常遇到两小时写稿、六小时发稿的情况。

    在塞拉利昂,李晋在短短三天时间里跟随中国援塞医疗队深入隔离医院,身穿防护服进入一线采访,拍摄了大量震撼人心的近距离照片,发回了现场感极强的录音报道;在利比里亚即将迎来宣告疫情终结的历史性时刻,初来乍到的他经过缜密联络,靠着经验与运气对利比里亚卫生部副部长、埃博拉应急反应中心总指挥弗朗西斯-凯特恩博士进行了独家专访。   

李晋(右五)与中国医疗队员在一起

    李晋拍摄了近5000幅新闻图片,采写大量手记,他利用新媒体,在国际广播电台微博、微信平台连续发布图文并茂的《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部队》等一系列稿件,引发热烈反响。

       中国日报社国内部记者单娟

       用中国视角报道我助非抗击埃博拉

    2014年2月西非埃博拉疫情爆发以来,单娟一直紧密关注疫情的发展和蔓延,在国际大背景下,结合中国视角策划和采写出30多篇独家原创报道,包括消息、专访、深度特写以及评论等。

    中国虽然未直接遭遇此次疫情,但从财力到人力方面都给予了西非疫情严重国家极大的援助,单娟及其驻非同事积极联系并采访了中国派驻援非的医疗人员以及中资公司驻非工作人员,写出了一批真切生动的一线故事,更为有力地向国际社会宣传了中国政府对西非国家的无私援助。

    单娟还根据疫情发展策划并独家采写了多篇关于埃博拉病毒药物、治疗、诊断及疫苗研发的文章。其中,中国自主研发的抗埃博拉药物和疫苗的报道在国外读者中引发了相当的关注,并被境外一些主流媒体转载;对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高福的采访文章,报道了中国将在非洲建立中非合作热带疾病防治研究中心,突出了中国政府主动承担国际公共卫生职责的国家形象。

 

时间: 2015-11-30  来源: 中国记协网
作者:  编辑: 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