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玲利:做一个拿着笔杆子奔跑的人

——全省媒体新人增强“四力”新闻业务(宁波)培训班学习心得

怀着满满的期待,迎来了2019年的8月,也迎来了浙江省记协组织的媒体新人“四力”新闻业务培训班。短短一周时间,像是重回大学课堂,听业界的老师授课,去实地采风以及小组成员围坐一起交流学习心得,最后带着一段难忘的回忆和满筐的收获满载而归。

几天的课程,我们不仅学习了有关新闻的基础知识规范与文本创优,也感受了全媒体时代的传播变化下记者的作为变化,互联网时代下的记者,记录与传达的方式多样化,听浙江日报黄昕老师用图像来讲故事;也不忘对重大主题报道进行创新与路径探索。保持定力,践行“四力”,彰显新闻力,做一名仰望星空也脚踏实地的全媒体记者。

我听着各位老师的分享,涌起了一番思绪。手中的笔在纸上记下了密密麻麻的心得。

一个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开班仪式上,省记协副主席俞文明老师为我们传达了习总书记有关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习总书记提出的“四力”有力概括了对新闻工作者的期望与要求。脚力是走到,精细采访的能力;眼力是新闻的发现力,见人所未见;脑力是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笔力是准确表达的能力。而“四力”让我不由自主想起著名记者黄远生,他曾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他曾提出“四能说”: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不论是“四力”还是“四能”,都能在历史上千千万万个优秀记者身上找到缩影。

如今,为贯彻习总书记“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的重要指示精神,记者更是需要在融合的潮流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做到融合中不变。

两个原则:坚守新闻道德与新闻底线

记者被称为“船头的瞭望者”与“无冕之王”,肩负着强大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陈青华老师说:记者是一个讲故事的职业。如何讲好故事,避免将故事变成事故,是需要记者坚守新闻道德与新闻底线的。他分享事例告诉我们,对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低俗文风、不良广告和新闻侵权等坚决说不。新闻专业理念是这样讲述的:新闻媒介必须以服务大众为宗旨,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循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作为新闻媒体人,不能触碰底线也不能触碰红线。

三个法宝:内容为王、形式创新、全媒融合

内容为王

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互联网时代下,流量似乎成为大家争先恐后想要获取的主要目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等纷纷挤破脑袋占据一席之地,其实还是需要依靠内容。

内容为王的背景下,仍需要做好一个记录者与观察者。吴生华教授借助浙江新闻奖与中国新闻奖的作品对新闻创优进行细致讲解,从新闻事实的选取、新闻框架的搭设、新闻价值的凸显以及新闻语句的表达,从新闻标题到新闻背景到新闻意义,做好基本功,是简单而复杂的,是基础而关键的。

另外,李方存老师所说的重大主题的策划与报道,也是对内容的重视与创新,是对新闻的更高要求与体现。深入挖掘地域性题材、时刻关注社会热点题材、深入调查社会问题、深刻反思重大突发事件、点面结合、古今结合,做好每一点无不是“四力”的充分体现。

新闻原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但是钱黎明老师指出新闻需要打动,而不是告知。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用户生产时期,记者更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生产高质量内容。高质量的资讯,更需要评论。这也是对脑力与笔力更进一步的锻炼。

形式创新

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构成威胁,是在于其快速传播与刷新能力。随着5G时代到来,其传播与刷新的更迭速度加倍。因此新闻的传播形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黄昕老师课上用多个案例,让我们感受了图像说新闻的魅力。他进入浙报集团数字采编中心,组建数采新媒体设计团队,创办了新闻可视化频道“话图侠”。他们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国外的大奖,充分说明媒体融合下的新闻需要多样化、创新型形式。课上,我们只要扫二维码便可以进入设计界面,“最奇妙的一日游,看砥砺奋进的浙江嘉善”用游船体验带你领略新闻动态;“期盼G20,精彩浙江和你一起倒数”带领读者在杭州风景中找倒数数字,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还有以一个女孩子的口吻朗读日记的方式,在动画中展现杭州变化。现场我们感叹新闻技术的神奇,也佩服新闻团队的创新与灵动。

我们需要与用户互动,文字,图片,视频或者H5等个,众声喧哗的网络时代,充分考虑用户的使用体验与体验后评价,是在单纯传播新闻事实之外我们需要去思考与努力的。学会用视觉语言描述现场、围绕文案与文字进行设计开发、将系列产品放置一个产品中,大角度小切口,多角度多形式,传播有声新闻。

全媒融合

互联网已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主战场呼唤主力军。习总书记指出,要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结合老师授课内容,我认为第一,公民与记者要组成“报道搭档”,公民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小视频,可以成为记者讲述新闻的一个有力素材。去年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引起大家讨论,期间舆论导向出现多次偏转。最终让所有舆论归于平静是一段段现场视频,记者需要抢新闻,也需要报道好新闻。但仅仅凭借文字,其冲击力已大大下降。

第二,融合不是简单形式上的“加”,而是“融为一体,合二为一”。全媒体时代,我们更多需要社交思维,而不是传播思维。记者需要发现有创意的事,讲述有温度的事。在加工新闻事实中,做到多平台传播,多方式传播,多角度传播。

第三,全媒体时代催生全媒体记者的诞生。如今到了新闻第一现场,我们不是只靠一支笔,而是手机拍照、相机拍摄,或者直接现场滚动直播。记者已经成为会拍、会写、会出镜、会剪辑的“全能人”。这对记者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机遇。

结束之时,浙江正好迎来了今年来势汹汹的台风“利奇马”,很多记者都第一时间赶回去,投入“抗台”报道当中,途中在群里发着“抗台+1,大家有缘再见。”的信息,而老师也告诉我们:“今天的回程就是一场‘四力’实践,首先是脚力,眼力,脑力也很重要,至于笔力,在经历中慢慢积累成长吧!”

我想记者,不是路边鼓掌的人,而是带着笔杆子、如今还要带上相机尽力向参赛者奔跑而去的记录和观察的人儿啊。而期间,怀揣着践行“四力”的智慧囊,向一个个转角路口前进。

 

时间:2020-10-20 来源:浙江省记协
作者:姚玲利(台州日报) 编辑: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