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萍萍: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

——全省媒体新人增强“四力”新闻业务(宁波)培训班学习心得

在2019年8月5日至9日参加了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的媒体新人增强“四力”新闻专题培训班后,我切实感受到了自身的提高,内心对前来培训班授课的老师和安排此次学习活动的领导充满感激。

我大学学习的是新闻学专业,有幸在毕业后能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就职于台州广播电视总台文化生活频道新闻部记者岗位,目前入职大概有十一个月左右了。在这近一年的工作过程中,在各位老师前辈同事们的指导下,我的业务能力和思想觉悟相较于一开始有了提高,但自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不管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依旧有着很大的差距。

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我自己的理论基础、道德水准、业务修养等方面的思想觉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也发现了自己在工作中的短板,因此进一步增强了我学习理论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增强了做好新形势下本职工作的能力和信心。

培训学习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钱黎明老师所说的一句话“新闻需要打动而不是告知”。现如今,纯粹的告知类信息很难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被受众所注意到,要想生产的信息内容能在信息洪流中被受众所吸引所接受,就必须要能够有独特的观点和丰富的内容来打动受众,那么要如何做出一篇能够打动受众的新闻作品呢?这也正是我一直面临的难题。我所在栏目是一档本地民生新闻栏目,作为民生新闻则更需要打动受众,然而在我有时候的新闻采写过程中,我发现在我自己采编的新闻稿更多的是在阐述一件事情,没有做到让我作品能够去打动受众。那么该如何让新闻作品打动受众呢?在本次学习中,我知道了要想让作品能够打动人,要做到讲好故事,让“新闻故事化”,故事化的新闻写作手法,符合受众观看电视的心理,获得过普利策新闻奖的著名记者富兰克林说过:“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缠身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做民生新闻,我应该具备把有意思的新闻写的有意义,把有意义的新闻做的有意思的思路,讲好百姓故事,传播时代声音,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虽然我资历尚浅,目前难以为大时代发声,但是我可以脚踏实地,从身边的民生新闻做起,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切实把“我们想讲的”变成“受众想听的”,把“受众想听的”巧妙融进“我们想讲的”,增强舆论引领的责任担当,努力成长为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新闻铁军。

在本次学习中,我再次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讲好中国故事。那么对于我们媒体人来说,讲好中国故事是责任更是担当,这就更需要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上下功夫。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面提升政治素质,是增强“四力”的根本。新闻舆论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极强的工作,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站稳政治立场,不能有半点马虎和疏忽。对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而言,政治方向就是灵魂、是基础、是根本。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就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立足点、基本出发点,广大新闻工作者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加强政治历练和政治修养,不断提升脑力,做到坚持知行合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始终把“讲政治”放在首位,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增强政治敏锐性与政治鉴别力,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贯彻于采访、编辑、核校、审发等采编工作全过程,体现到每篇稿件、照片和版面上,以政治标准作为把握导向的首要标准、根本标准。

当前,媒体格局和传播环境发生新变化,新媒体、自媒体的涌现,为每个人发表自己的言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了平台。面对这种现状,党的新闻工作者要“不畏浮云遮望眼”,增强眼力。眼力是记者专业素养的外化,表现对新闻的敏感度和发现力。因此,记者要提高掌控新闻导向的能力和水平,在事关政治原则等大是大非问题上,明辨是非,分清真伪,敢于交锋,敢于亮剑,该出手时就出手,发出主流声音,弘扬主流价值。

切实改进作风,坚持深入基层第一线“接地气”,是增强“四力”的基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时代要求每一名新闻工作者都要坚持深入基层第一线,不断增强脚力,以培养优良作风为基础,不断锤炼提高思想素质。同时还要学会盯网上,了解网上民声,掌握网络民情,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提高专业本领,在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上下功夫,是增强“四力”的关键。当前,随着新媒体的崛起,新闻传播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短视频等新形态不断发展壮大,年轻一代的表达方式、交流方式、阅读习惯等呈现新面貌。对于新闻舆论工作来说,必须要顺应新趋势、吸引新受众,要在理念、表达、呈现方式、传播形态、生产机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变革创新。要增强脚力、眼力、脑力,最后都要通过笔力来体现。新闻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为此,新闻工作者要坚持守正创新,锐意进取,要不断充电补养,学习知识,掌握新技术(口头、笔头、镜头)争做岗位上的行家里手,练就“几把刷子”,运用新闻传播的“十八般兵器”,成为“专家型”“复合型”人才,才能不负肩上的责任,不负伟大的时代。同时要改进文风,运用群众语言,反映群众呼声,抒发群众感情,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感染力,老百姓才愿意听、喜欢看,真正入脑入心。

“四力”是有机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构成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只有在做到践行记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我们才能及时发现基层和一线的鲜活新闻题材,折射人性的闪光点,开展深入、生动的报道,阐释党的路线和方针,反映社会的进步轨迹,讲好故事,做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

 

时间:2020-10-20 来源:浙江省记协
作者:朱萍萍(台州广播电视总台) 编辑: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