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记者泪目的那些瞬间

新华社湖北分社记者熊琦:“方舱医院”里的阅读者

在最绝望的时刻,依然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求,对人类的反思,对未来的畅想。在这个灰白的空间内,一个平静的阅读者,用他面对灾难和生命的态度,绽放了无限的生机

2月3日开始,在数天时间内,武汉市全力改建13个大型综合场馆,搭建拥有万余床位的“方舱医院”,力求通过动用最小的社会资源,最大效果地将轻症确诊病人收入,阻断传染源,织就“生命之舟”。

2月5日晚10点左右,位于武汉市江汉区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的“方舱医院”正式启用。三辆公交车运载来了首批四十多名轻症确诊患者。深呼吸后,我换上防护服,第三次进入隔离区采访。

在一对一的专人引导下,患者被带领到自己的床位旁,刚入住的患者不住地对医护人员表达感谢。工作人员给每位患者都准备了一个物资箱,贴心地放置了棉拖鞋、毛巾、卫生纸、垃圾袋等日用品,希望在简陋的环境下让患者尽可能的舒适……在糊满雾气的防护镜下,我艰难地记录着眼前的一切。

新华社湖北分社记者熊琦在位于武汉市江汉区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的“方舱医院”采访拍摄

在拍摄即将结束,我攀上一个木梯,想从高角度拍摄一个病区的全景时,却看到了一天之中最让人动容的瞬间。

18号病床上,躺着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他静静地举着一本严肃的政治著作:《政治秩序的起源》,安静地阅读。口罩遮住了他的表情,但却藏不住眼神里的平静和专注。

2月5日晚,位于武汉市江汉区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的“方舱医院”正式启用,开始收治首批病人。一名刚入住的患者在读书

看见我举起相机,他轻轻摆了摆手,示意不用拍他,我犹豫片刻,还是执意按下了快门。也许他并不明白,在有些喧嚣的“方舱医院”里,近乎静止的他,此刻却有着巨大的张力。在最绝望的时刻,依然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求,对人类的反思,对未来的畅想。在这个灰白的空间内,一个平静的阅读者,用他面对灾难和生命的态度,绽放了无限的生机。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时间:2020-02-13 来源:中国记协
作者: 编辑: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