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潮新闻记者编辑,分享成为“专家”的“必杀技”

   如何成为专家型记者编辑,写出让人点头点赞的报道?潮新闻逐浪移动互联网时代,却也始终深耕“内容为王”,这就需要“潮”里的记者编辑们不忘学习、练好内功,持续深耕行业领域,与时代同呼吸。

   5月14日上午,潮新闻打造专家型记者编辑分享会正式吹响人才队伍培养计划的行动号角。集团副总编辑、党委委员、潮新闻总编辑王水明出席。潮新闻党委委员、三委成员、各中心主任及50多名一线采编代表参会。潮新闻党委专职副书记杨霞云主持分享会。

   会上,来自采编一线的4位潮新闻专家型记者编辑分别作了分享。他们是文娱中心马黎、教科体中心伊志刚、财经中心王燕平、报纸编辑中心李珏。这4位在各自领域深耕的“工龄”相加,已接近100年。

请点击查看原文和视频

   一条考古线一跑十二年

   马黎以“三个标题”作为开场白。标题一:用考古精神做新闻工匠;标题二:当一个考古记者没有史料可查;标题三:考古记者为什么抱着石头。“三个标题说同一件事。”马黎说,但后面两个标题,更像是她的风格。

   马黎风趣地表示,曾经有读者在钱报官微留言:还有考古记者这种分工?而她就是在从事新闻行业的第3年开始“考古”,那是2012年4月,她刚刚进入《钱江晚报》,被分到的第一条线索就是良渚考古:她第一次前往考古工地,第一次看到了在现场发掘的考古人。

   在这条路上的第13个年头,马黎依然坚持“穷尽,问到不能再问,细到不能再细,像考古一样写作。”马黎说,像考古学家找墓坑一样,正光、侧光、逆光,各个角度反复观察,边找边剥剔,观察土、土色,一切皆因“热爱,所以就愿意不断追求。”

   “考古”多年,她说,更愿意选择这些微不足道的“石头”,无人选择的小径,不大起眼的碎片,隐秘不可察觉的声音。在“不经常有重大发现”的日子里,她却写出了与每个人的生活有关的故事,也是与人类未来有关的历史。

   跟采访对象跑完全马

   同样有12年持续报道经历的,还有伊志刚(因常年户外、皮肤黝黑,同事送外号:黑师傅),今年7月,“黑师傅”将第三次踏上奥运报道之路。这位24年只待在一个部门的资深记者以如何做好奥运报道的准备工作为例,分享体育记者要具备的“必杀技”。

   今年7月,巴黎奥运会将在法国举行。还未出发,他已早早将巴黎奥运会32个大项、329个小项的比赛了然于心。“我们如何预知,如何选择?早晚行程怎么安排,关键体力如何分配。”“黑师傅”早早做了规划,更有他憧憬的内容:61岁的华裔卢森堡籍运动员倪夏莲第六次征战奥运会;格鲁吉亚的射击女运动员萨鲁克瓦泽,将第十次踏上奥运赛场。“这样的励志人物有很多,奥运会是好故事的富矿,就看你事先功课做得细不细。”

   最后,“黑师傅”总结了他作为“专家”的“必杀技”:要有几十年如一日谦虚好学的态度;要有甘心于一个领域默默钻研的精神;要在细分领域里做得精深,背后要有全面的知识结构做支撑。

   “还要有好身板,才能在艰苦的赛事报道周期里支撑下来。”一身腱子肉的“黑师傅”笑着说,事实上,这也是他多年实践的经验——10年前,他为了报道好诸暨作家周光荣跑马拉松的故事,跟着他跑完了全程,用时4小时40分钟。

   坚守一线是因为“缺钱”吗

   自嘲还有不到4年就退休,却始终“不求上进”,人生没有一次参加领导岗位竞聘的的王燕平,分享了他的财经报道之路。

   “我至今还在一线奔跑,是因为缺钱吗?”王燕平的开场白,是先给大家幽默地算一笔账。

   “买房,我们三口之家,一人一套房;子女教育,女儿毕业两年了,收入是我的5倍;还有养老,我跟老婆开销都不大,存款足够我们退休后逛吃逛吃。”

   王燕平说,他喜欢这份职业,因为有成就感,体现了自己的价值,更重要的是,“每天和一帮有趣的人在一起工作。”

   在王燕平的分享里,他认为要跑好财经报道,先要学会跟老板打交道。在他看来,多年维护一个企业的关系,最终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跑企业,了解企业,深入企业,最后他的总结,也是一位企业家的话:“慢慢走,不停地走,稳稳地走,不出几年,你就会成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让头版更好一点再好一点

   “守版有责”是李珏的分享标题。

   常年夜班的李珏把自己的工作总结为4个“者”:编辑,是内容的整合者;编辑,是安全的把关者;编辑,是集体智慧的凝聚者;编辑,是厚积薄发的体现者。

   “晚报的头版,如果说能被认可,这一定不是某一个人努力的结果,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谈起编辑部故事,李珏说,这样的情况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在编辑部,编辑们、部主任、值班总编等等几乎每天晚上,都在争论、反复推敲、斟酌、修改。有时候因为一个稿子的处理或者标题各执己见,甚至会争论得面红耳赤,但我知道,这里每个人,都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为了让头版能更好一点,再好一点。”

   李珏说,成为“专家型”编辑的过程,是时间累积的岁月,“回想这些年,这些过程,对于业务探讨的热烈氛围,我会觉得无比珍贵。”

   在李珏的分享里,还有一句集团总编辑李杲曾经说过的话:关键时刻的闪耀,靠的都是沉淀在平时的无数点点滴滴。李珏说,编辑的创新其实无处不在,但要选择适合的时间点,以最适合的方式去呈现,那效果就事半功倍。

   会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郑嘉励、“老斯基财经”负责人何晓春等行业专家代表也分别作了精彩的主题发言。

 

郑嘉励、何晓春作主题发言。

   首批10名专家型人才

   在浙江日报创刊75周年之际,集团正式出台《浙报集团关于全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媒体融合创新人才队伍、高素养技术技能型人才队伍的意见》。为深入贯彻实施集团人才培育“1+5”行动方案,鼓励潮新闻员工深耕专业领域,会上,潮新闻正式启动培养打造专家型人才队伍计划,进一步探索创新机制激励手段,让专业人才更突显专业能力,并与平台形成双向赋能良好生态。

   已拟定发布的《潮新闻打造专家型人才队伍实施方案》计划首批培养专家型人才10名,其中名记者3名,名编辑2名,名评论员1名,营销能手2名,技术高手1名,创意达人1名;选拔30名左右专家型后备人才,在选拔这批人才队伍中,各中心班子成员不参与。

   分享会的最后,王水明作总结讲话。

   王水明表示,这几位分享的潮新闻专家型记者编辑,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有专业好学的精神、有历经岁月的积累、有吃苦耐劳的拼劲、有广交朋友的本领、有点石成金的技能、还有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王水明鼓励潮新闻员工积极报名参加专家型人才队伍的选拔培育。接下来,潮新闻要从六个方面入手,培育出有超级粉丝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营销能手、技术高手和创意达人:一是搭建新平台。通过设立名专栏、名工作室,打造名IP等,为不同类型人才提供发展平台;二是组建人才库。通过重大报道参与、重点项目培育、重大赛事挑战等方式发现人才,搭建人才库;三是多渠道培育。对于重点人才在资源调配、专项培训、作品推介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四是强化师带徒。进一步发挥指导老师作用,深化师徒结对、传帮带机制;五是推出首席岗位制。建立潮新闻首席岗位机制,设立首席记者、首席编辑、首席评论员、首席营销官、首席工程师、首席创意官等岗位,专家型人才优先聘任;六是专项经费扶持。各类人才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每年可申请专项资金,用于工作室项目运营、课题研究、设备添置等。

   王水明最后鼓励大家,要把一线员工积极动员起来,让有网络思维、流量偏好的“战士们”行动起来,要积极物色、打造潮新闻新星,共同努力创造主流媒体客户端的新生态。

 

时间:2024-05-16 来源: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作者:浙报大家庭 编辑: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