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月”40年,他的镜头记录了温州的发展
“每年的月亮可能没什么变化,月亮下的城市景观变化太快了”
2009年中秋摄于温州市区望江路。
2013年6月摄于温州市。
2011年中秋摄于温州世贸大厦。
只因钟情于“十五的月亮”,他带着相机“追月”40多年,拍下温州多处地标的月景照。这位“追月”人名叫常锋,曾是媒体摄影记者,目前是国家高级摄影师、温州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温州市新闻工作者摄影协会主席。
因工作迷上拍摄月景照,一追就是40余年
“我从1979年工作那时起,就开始拍月亮,特别爱拍中秋月,算起来‘追月’里程已经有40多年了……”常锋说,现在他家里的电脑、手机上保存着几千张月景照片,每张照片都有明显的城市“印记”。有的是在温州市内公园或者高楼大厦拍的,有的是在温州鹿西岛、雁荡山等风景区拍摄的。
常锋说,最开始拍月亮是因为工作需要拍中秋节的新闻图片。新闻图片当然不只有月景,还要带有城市元素。“我记得上世纪90年代拍中秋月亮一般都去景山上拍,2000年后市区建起了巴黎大厦,当时高楼尚不多,那里的天台是绝佳机位。后来,温州高楼大厦越来越多,于是我又开始捕捉月亮与世贸大厦的同框……”
常锋说,随着岁月更迭,他逐渐对月亮产生了“情愫”,刚开始就在中秋时节拍,后来每年都要拍“十五的月亮”,有时一个月都要拍上好几次,最近几年每年都有20多次“追月”经历。
设备更新了数代,月下城市景观也日新月异
“过去用胶卷,洗一张照片要几角钱,当时工资也只有几百块,蹲守两三小时等月亮出来,就只为拍下那10多张照片。”从胶卷相机到数码相机,常锋的拍月设备更新了很多次,现在的设备价值几十万元。常锋感叹地说,每年的月亮看上去可能没有什么变化,然而月亮下的城市景观变化太快了,时代发展太迅速了。
不单是在温州拍月亮,有时候出现“超级月亮”等天文奇景,常锋还会带上学生,或约上三五摄影圈好友,一起寻找最佳拍摄点。有时候即使在外地,也都特地赶过去,只为捕捉到一张珍贵的照片。
常锋的“追月”故事仍在继续。他与温州其他摄影爱好者用无人机、天文相机等设备拍下清晰、亮眼的月景,将与城市同辉,也折射出时代的前进步伐。
作者:金晖/文 常锋/摄 编辑: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