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传来:坚持“坚持”这件事

——在全省新闻界庆祝中国记者节暨好记者好作品颁奖报告会上的发言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毛传来

毛传来在全省新闻界庆祝中国记者节暨好记者好作品颁奖报告会上作交流发言徐彦 摄)

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好!今天我在这里,主要是汇报过去20多年来的从业感受,以及自己在未来20多年乃至更长时间里,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作为一名记者,最重要的是什么?这是一个挺难的问题,到处都是正确答案。

   在我看来,最重要或者说是最难的就是一个简单的词:坚持。

   我的大学同学,毕业后从事新闻这一行的,最初差不多有一半,如今还不到一半的一半。

   很多同学和同事,走着走着就散了。

   而如今还在当记者的,也不乏两种人,或者说是两种状态:

   一种是,往前走着走着,心里就乱了;

   还有一种是,稿子写着写着,心想就算了。

   “心里就乱了”的人,以后也不一定会离开新闻队伍,只是看着同行者一个个离开,有些心猿意马,继续往前走又有点力不从心。原来在这片希望的田野里,大家都是一颗颗新鲜大白菜,没过几年,有的就成了老坛酸菜;原先眼里都有光,现在眼里只有不明分泌物了。

   “心想就算了”的人,主要是工作强度越来越大、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对于新闻专业上的标准和要求降低了。最典型的就是,新媒体端的新闻报道,“无错不成文”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

   如今,我们都很善于抓新闻,会讲故事,写稿子出手也很快,但很少静下心来去思考,去沉淀,甚至没有多问几个“为什么”“真的吗”;生产了很多快餐式的新闻,不再有时间写篇有价值的调查报道;抓住了好新闻,却在一些简单的细节上经不起常识的推敲;抢到了独家线索,却没有多一份耐心去印证,结果成了假新闻;写了洋洋洒洒万字雄文,结果有一两处“硬伤”,与新闻奖失之交臂……

   我经常想起十多年前采写过的一篇头版头条报道,稿子交出去当晚,领导把我叫到办公室训了一段:你不要以为浙报的头条这么容易,采访三四天就写出来了,更不要自我感觉良好!我们当年写个头条,没有采访十天半个月,根本不敢把稿子拿出来。

   当时我有点蒙:怎么写个头条,领导不表扬,还要批评?

   后来,我自然就渐渐明白了,也经常告诫自己,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工作环境有什么改变,有些东西是永远值得坚持下去的。

   回顾过去这些年,我努力向新闻界前辈们学习,一直坚持在新闻报道一线。无论是参与《习近平浙江足迹》一书的写作和编辑,还是习近平总书记3次在浙江考察调研的报道,经常都是连夜奋战甚至通宵达旦。这样的状态,在我的同事身上,很常见。刚刚过去的亚运会报道,前方的记者简直就是一部部“永动机”,后方的编辑“天亮说晚安”也是常有的事情。

   坚持,需要“深挖一口井”的专注,需要“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投入,需要“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需要一种“钉钉子精神”。

   我们要坚持当初的那份理想,坚持在专业上的追求和高标准。甚至,有时候我们要坚持的就是“坚持”这件事本身。坚持就是意义,无问西东,虽千万人吾往矣。

   最后,再讲一个坚持的故事。

   去年底,在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浙报集团主导组建内容战队,提升优质内容生产能力,打响新媒体端深度报道的“潮声”栏目品牌。我有幸参与其中,也做了一些不一样的报道,马英九访问大陆就是其中一个。

   台湾地区前领导人访问大陆,历史上头一回,有政治意义上的价值,也有新闻意义上的价值。在领导部署下,我带着几个年轻同事一起做这个报道。

   大家都知道,台湾问题是新闻报道敏感点。我们也碰到了一些困难,首当其冲是采访对象——省内一名台湾问题权威专家的疑问:这种选题,你们怎么会去碰?不怕出事吗?

   在专家质疑下,有小伙伴打退堂鼓,开玩笑说,稿子写完就可以写检讨书了。

   后来,有关提示来了,明确地方媒体不做自选动作。

   再后来,我们碰头开了个小会,统一思想:不管能不能发,稿子拿出来再说。

   其实当时自己是有一份执念的:虽然这稿子完全可以不用写,但作为一名记者,就要有记录这个历史事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结果,我们这篇《马先生,好久不见》成了全国媒体中第一篇关于马英九此行的深度报道,全网传播量超过千万。省外一些同行跟我们联系,第一句话都是:你们这个稿子,是怎么弄出来的?

   所以,在这里也要特别感谢省委宣传部以及新闻处的指导和支持。我们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你们是“明知不能送审而送之”,一次次地帮我们把稿子往上级送审,终于破天荒地通过了。

   其实,在“潮声”内容战队里,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有人辗转三个省,跑了几千公里,为了记录一条濒临灭绝的小鱼和一座大坝的“战斗”;有人远赴海南岛,去追踪一颗水稻种子的故事;有人死扛日本驻华使领馆两三个月,追问核废水排放的真相……

   每个在战队里工作过的同事,都有不同的感悟,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在新闻“快餐”时代,用专业主义做新闻的这种坚持,很珍贵,也很过瘾。

   那么,坚持的背后,是什么?我想,应该是敬畏。

   敬畏手中的笔,或者是指尖的键盘。笔下有毁誉忠奸,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人命关天。众声喧哗,人人急着输出观点的时代,我们努力保持一份理性的思考与判断。

   敬畏报纸前的读者,或者手机那一端的受众。永远拜人民群众为师,群众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

   敬畏新闻这份事业,向邵飘萍这样“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新闻前辈们致敬和学习,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回到坚持这个话题。我想,在新闻这条跑道上,我们在座的人不一定是跑得最快的人,但至少都是坚持到现在的人,希望我们一起成为像江坪老总那样坚持到最后的人。

 

时间:2023-11-06 来源:浙江省记协
作者: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毛传来 编辑: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