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新闻背后的温度和力量! 温州市第十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比赛举行
《温州都市报》2023年8月23日第2版
做有情怀的记者,讲有温度的故事。8月22日下午,由温州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温州市新闻界第十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举行。来自全市新闻战线的16名一线记者,或声情并茂地动情讲述,或气定神闲地娓娓道来,分享了在新闻工作中遇到的一个个感人故事,传递信念和力量,展现新时代新闻工作者风采。
本次比赛共设一等奖3名,二等奖7名,三等奖6名。最终,蒋周晴、吕进科、干蒙蒙获一等奖。
好记者 永远在现场
“好记者,永远在现场;好现场,永远在路上。”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温州日报记者杜一川,用一则“拯救须鲸”的故事,展现了“看见”的力量。2021年7月,这只须鲸在瑞安一滩涂搁浅了,杜一川和同事是最早到达现场的新闻媒体记者。他说,记者永远是“记录者”,一个又一个的新闻现场和一次又一次地为民发声,让他看到改变的力量。
“我们做了微小的努力,但我相信,微光会吸引微光,微光会照亮微光。”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温州都市报记者吕进科,讲述了“‘大爱温州·鹿壤情缘’温心守护新闻行动”的故事。该行动由温州都市报和浙江鹿城区驻壤塘帮扶工作队等单位联合发起,作为“媒体+对口支援”的创新模式,得到了浙川两地高度肯定。
吕进科现场特别分享了藏族阿妈冬尼旺姆的故事。她的左眼看不见已有十多年,在今年的“温心守护新闻行动”中,温州医生为她做了白内障手术,10分钟后就能看见了,她激动地抓住医生的右手不停亲吻手背,表达谢意。
吕进科说,类似这样的“微光照亮微光”故事,在“温心守护新闻行动”还有很多。温州都市报团队走访藏族困难家庭,筹集善款为藏族同胞治疗,已累计捐献400多万元物资、200多万元爱心款,并帮助25名藏族患者来温州治疗。
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温州广电编辑蒋周晴则讲述了自己下沉一线,在龙港市蹲点探索改革的故事。她说,她将继续走在路上,写下更多故事。
文成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陈秀秀分享了她和乡村的故事,糯米山药滞销、乡村学校变革、交通网络改善……她走在田间地头,写下了带着“泥土芬芳”的乡村故事。
好故事 永远有力量
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温州广电主持人吴佩珍的故事从一把扇子开始,这把扇子由温籍艺术家合力创作完成,上面写有“百戏之祖是南戏,南戏故里在温州”。吴佩珍讲述了自己与南戏的故事,用媒体力量让“南戏故里”的历史底蕴与时代戏韵得以传播和展现。她表示,今后会继续推广和宣传南戏,助力温州文化发展。
“咱们记者,既有光鲜亮丽的一面,也尝遍了‘苦辣酸甜’。”平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郑方芳分享了她的“新闻四味”,“苦”的是采访现场遇到的困难,“辣”的是舆论监督报道中的痛点,“酸”的是脚和鼻头,“甜”的是给年轻孩子带来的榜样力量。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干蒙蒙直言在新媒体形势下,自己作为传统媒体人的“生存危机”:“新形势的变化不禁让我扪心自问,我变了吗?我的初心变了吗?”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她声音哽咽:帮助“失孤”家庭寻亲、暗访调查、当“老娘舅”……干蒙蒙相信,“接地气、带露珠、冒热气儿”的新闻报道总会被看到,最后她告诉大家也告诉自己:“那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小记者没有变。”
作者:温州市记协供稿 编辑: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