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书院,我们来了
在不少人眼中,浙江是经济大省,综合实力居全国各省份前列。其实,浙江还是书院大省。历史上,浙江书院的数量曾居全国第二。
数量众多、群星璀璨的古代书院,既为一代代浙江学子提供了答疑解惑、改变命运的机会,也为绵延不绝的浙江文脉发挥着重要的传承作用。
在书院的发展和交流中,不同观点之间兼收并蓄,不同流派之间相互借鉴,由此孕育了著名的浙东学派,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金华学派、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阳明心学等各具地域特色的学术流派,成为整个浙江文化版图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假如能回到古代的浙江书院读书,你会选择哪一所?
一
历史上,浙江各地都有一些著名书院。
杭州万松书院(图片来源网络)
敷文书院牌楼(图片来源网络)
比如杭州的万松书院,始于唐代的报恩寺,明代弘治十一年(1498年)改为万松书院。万松书院的名字取自唐代白居易《夜归》诗中“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的意境。明清时期,万松书院是杭州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书院。
当时,万松书院的名气究竟有多大?
相传梁祝同窗求学的故事,就发生在万松书院。至今,每到周末,仍有不少人前往万松书院相亲。
清代,康熙皇帝曾为万松书院题写“浙水敷文”匾额,因此万松书院一度改称敷文书院。
绍兴稽山书院(图片来源网络)
在绍兴,最著名的书院当属稽山书院。
稽山书院的创建,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直接相关。
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49岁的范仲淹出任越州知州。任内,他开办稽山书院。一时间,绍兴“儒学之盛,称于东南”。历史上,朱熹、王阳明、黄宗羲等大儒都曾在稽山书院讲学。
在台州,有记载最早的官办书院是上蔡书院。这所书院始建于760年前的南宋景定三年,由当时的台州郡守王华甫创建。书院跨越宋、元、明三代,是浙江著名的书院之一,在元代是全国41所著名书院之一。
由南宋“东南三贤”之一的吕祖谦创办的金华丽泽书院,是南宋四大书院之一。
丽泽书院厉害到什么程度?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一切:同为南宋“东南三贤”之一的朱熹是理学大师,很多学子以能够跟着他学习为荣。
但是,朱熹将自己的长子朱塾送到吕祖谦门下学习,还特别叮嘱朱塾,“事师如事父,凡事咨而后行”。
浙江历史上比较知名的书院,还有杭州的崇文书院、紫阳书院、诂经精舍以及宁波的甬东书院、嘉兴的宣公书院、湖州的安定书院、衢州的柯山书院、丽水的独峰书院等。
每一所书院背后,都有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
二
今天,为何要重提浙江书院?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十分关心浙东学派等浙江传统文化的挖掘和研究工作,多次讲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如今,在不少外地人看来,浙江人做生意讲诚信,说到做到;在浙江大地上,从无到有、勇于开拓的创新举措层出不穷,不少基层创新最后上升为国家层面的重要改革。
这一现象的背后,就是“知行合一”孕育的浙商基因和文化力量。
2022年11月29日,由浙江省牵头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遗代表名录,“中国茶”再次吸引了世界目光。
新时代下,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具有鲜明浙江乃至中国文化辨识度的书院文化IP,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有效载体,因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作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浙江,该如何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
书院是一个有效的突破口。
很多人去长沙旅游,岳麓书院是必不可少的网红打卡地,以至于网络上有“全国的人一半都在长沙,长沙一半的人都在岳麓书院”的段子。他们,或驻足于楹联碑文前聆听跨越千年的故事,或徘徊于讲堂学斋感受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一所著名书院就能带动一座城市的文旅发展,甚至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学术殿堂。岳麓书院的成功经验,值得浙江借鉴。
在一些人眼中,古代书院教的是四书五经或八股文,早已跟不上时代,被淘汰是历史的必然。
其实不然。
上学期间,对于做错的题目,老师往往要求学生准备一本错题本,把做错的题目集纳在错题本上,平时反复练习,最后慢慢就会了。
其实,早在800多年前,吕祖谦就将这个“秘诀”传授给了自己的学生,并将其写入明招讲院的《学规》之中:“凡有所疑,专置册记录。同志异时相会,各出所习及所疑,互相商榷,仍手书名于册后。”
从这一点来说,吕祖谦可能是我国最早将“错题本”要求写入“校规”的“校长”,而他的《学规》,至今仍在让无数学子获益。
三
历史上全国书院有7000多所,至今仍存遗址400多所。进入新时代,传统书院正面临如何创新发展这一时代课题。
时代不同,传统书院的原有主要功能早已被各类现代学校所取代。但传统书院的价值,并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失。
近年来,浙江省在历史书院保护方面积极作为,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书院发展之路。
比如,恢复一批代表书院。2001年,杭州启动万松书院复建工程,规划面积5万平方米。2004年,万松书院又增建了正谊讲堂等建筑,完整再现了古代风貌。2007年,万松书院成为新一代“西湖十景”之一。
比如,传承书院会讲制度。会讲制度是古代书院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的有效机制。新时代,同样需要传承会讲制度。
2014年,绍兴稽山书院复院,由范仲淹第二十九世孙、国学大师范曾任稽山书院复院后的首任山长。复院后的稽山书院定期邀请国内外文化名流举办文化讲座,至今已邀请叶嘉莹、莫言、董平等数十位文化名家开坛讲学,在国内产生了广泛影响。
比如,发出浙江书院声音。2022年12月14日至15日,首届书院文化传承与创新(金华)高峰论坛暨丽泽书院建设研讨会在金华举行,来自河南嵩阳书院、河南应天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湖南岳麓书院等中国四大书院及首都师范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30多位书院研究专家齐聚金华。
令人瞩目的是,此次高峰论坛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共同发布了《中国书院保护发展金华倡议》,在全国率先提出要尽早启动中国书院联合申报人类非遗,推动中国书院文化更好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毫无疑问,这必将为中国书院联合申报人类非遗打下深深的浙江印记,在浙江书院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时光流逝,经典永恒。孕育了一位位学界大咖、传承了一代代钱江文脉的浙江书院,必将在新时代下焕发新光,润泽大地。
作者:季谐 编辑: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