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广电:为“金”彩省运贡献力量

事争一流 定格精彩 讲好故事

   为高质量做好浙江省第十七届运动会舆论宣传工作,金华广电台成立工作专班团队,高站位无条件响应,拼全力全方位投入,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朝闻天下》、浙江广电集团《浙江新闻联播》《新闻深一度》《今日评说》《浙广早新闻》等主要新闻栏目播出新闻134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传播力强。在“央视频”发布29条,“央广网”发布3条,“学习强国”发布25条,“中国蓝”发布85条。先后承办21场活动,摄制专题片13部;联合央视浙江总站开展“亚运场馆谁最靓”72小时融媒体大直播;全案承担省运首赛、火炬接力市区站直播和闭幕式录播;全媒体同频共振昂扬“活力省运、崛起浙中”主旋律,为“精彩省运”提供坚实支撑保障。

   聚焦高能级,内联外合,一体统筹,实现省运对外宣传量多质优

   按照“争取金华省运更高频次亮相央媒、省媒,充分展现金华城市活力和城市形象的要求”的目标要求,金华广电台高度重视,坚决贯彻落实,集中优势力量,迭代更新打法,一体统筹推进,广播、电视、新媒体同频共振,打造省运外宣融合传播矩阵,紧紧围绕“金”彩省运,全力以赴攻坚争先,实现了出彩外宣。盯紧主平台主栏目,聚力策采编发各环节,确保省运外宣稿件应发尽发,唱响省运“好声音”,讲好金华好故事。9月24日,央视《朝闻天下》栏目,播出《体育赋能 打造乡村经济发展新模式》,聚焦武义县茭道镇迎来省运会网球赛事,传递出省运带来的农村体育勃兴,角度新颖,传播力强。7月27日,浙江卫视《新闻深一度》集中播出4篇报道,浙江卫视新闻中心《新闻协作周报》特别点赞:这是一次省市积极协作、前后方踊跃联动的良好体现。9月21日,联动浙江卫视《新闻深一度》推出专题报道,讲述火炬手杜剑平、火炬手储培迪的《封面故事》,浓墨重彩展现金华市运动健儿的奋进姿态和青春形象。11月18日《浙江新闻联播》播出《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开幕式即将举行 强大阵容展现浙江特色金华韵味》,以现场直播连线形式将开幕式“台前幕后”进行充分报道,点赞金华市委市政府的精心组织,策划团队和演职人员的精彩表现。11月19日,《浙江新闻联播》头条以4分多钟时长报道开幕式盛况,生动呈现金华省运筹办丰硕成果。同日《浙江新闻联播》又播出了《省运会速递 省运会第二阶段赛事今天开赛 射箭足球等多个项目激烈比拼》。11月24日,浙江卫视《今日评说》播出《省运会如何上接亚运下接地气》,全片以10分钟时长,评述本届省运会赛事特点亮点及开幕式盛况,对金华承办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项目最丰富的“金”彩省运给予高度评价。

   聚焦高质量,勇于担当,事争一流,确保省运活动承办出新出彩

   为进一步展现省运风采,金华广电台用于担当,实干争先,先后承办了市区火炬传递直播、闭幕式录播等多项重要活动。加大投入,树一流标准,走全省前列。仅10月份,就投入175万元购置超长焦摄录设备、TVU无线传输设备等。省运会的每一场活动,几乎都面临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等挑战,各方协调头绪多、困难大。无论是联合央视浙江总站发起“亚运场馆谁最靓”72小时融媒体大直播,还是参与各阶段“倒计时”全省连线直播,金华广电每一次都配备最强力量,宁可多些付出也不甘落后。如市区站火炬传递直播路线是历届省运会火炬传递中距离最长、人数最多的,直播难度也最大,为了完美呈现,最终以“2台融媒体直播车+15个摄像机位+3台航拍机+7套4G信号TVU传输包”构建直播矩阵,创新多级切换,多维一体合成,通过国家省市县四级融媒并机直播,出色完成任务。

   聚焦铸铁军,敢打硬仗,善打胜仗,确保省运活动举办安全高效

   强化科学统筹,将策、采、编、导、摄、播等各环节予以全链咬合,以过硬作风,确保连战连捷。出征仪式与首赛直播安排在同一个上午,一班人马需兼顾两个场次,通过反复对接磨合,形成高效统筹、合力协同,确保“转场快、切换稳、衔接准”,最终赢得一致好评。省运会开幕式直播虽由浙江广电集团承担,但其中有10名工作人员由金华广电台精心挑选支援,4位同志还担任了主摄像。承担省运会闭幕式录制工作前后,分别是中非经贸论坛开幕式、金华一中120周年校庆大会、金华铁路枢纽扩容改造工程开工仪式等重大活动,专班团队“连轴转”,两台直播车“轮班倒”,充分发扬连续作战精神,拿出最佳状态,争取圆满结果。团队提前5天进驻闭幕式场馆,跟班对接演练优化。通过沙盘预演和实战复盘,排除多重障碍,确保安全可控,最终画上圆满句号。

   零距离感受同行特别是央视卫视的先进技术、精湛业务和优良作风,还有在开闭幕式直播、录制中与国内顶尖导演团队的交流碰撞等,对这些不可多得的学习提升机会,我们将认真复盘总结、对标对表、查漏补缺,争取“打一仗,进一步”,持续提升融合作战的能力水平,不断交出承办大型活动的高分答卷。

 

时间:2022-12-01 来源:金华广电台
作者:金华市记协供稿 编辑: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