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揭秘:融合、垂直、沉浸、社交、场景等新媒特征突显

延伸阅读:透视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的设立

网络新闻奖项设立的演变及背后的解读

2006年第16届中国新闻奖首设网络新闻奖,当年设立的奖项有三个:网络评论奖、网络专题奖和网络新闻专栏,获奖作品13个。人民网的《我们怎样表达爱国热情》、新华网的《网民感动总理 总理感动网民——总理记者招待会网上答问》、河南报业网的《焦点网谈》分获评论、专题和专栏一等奖。

1999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宣传部、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关于加强国际互联网络新闻宣传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把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尽快办成全球性名牌网站。同期,各省市、自治区等单位也逐步建立起地方重点新闻网站。面对越来越多的网络媒体和影响力日渐彰显的新闻网站,中国记协在跟踪调研的基础上,在2006年第16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将具有登载新闻业务资质的新闻网站的网络新闻作品纳入评选范围,彰显出对网络新闻报道的认可和对新闻网站新闻业务的鼓励。

随着网络新闻业务的快速发展和网络影响力日益增强,从2008年第18届中国新闻奖开始,网络新闻奖项增加了网络访谈和新闻网页设计,同时网络新闻作品参加新闻漫画、新闻摄影和国际传播奖项的评选。网络新闻作品的实际参评奖项达到八项。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2008年开始网络获奖作品数量激增,所占年度获奖总数比例总体维持在九个百分点上下,只有2014年稍有回落,2015年之后网络新闻获奖作品又开始提升,2017年获奖作品数占到总体数量的11.4%。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2014年第24届中国新闻奖中,中国经济网的网络评论《限制“公款消费”本质是制约权力寻租》首获特别奖,2017年新华社的融媒体专栏《新华全媒头条》也获得了特别奖,后者可以看作是设立媒体融合奖项的一次铺路。

分析近十年的网络新闻获奖作品可以看到,一是十年来网络新闻作品的获奖奖项没有变化,但相应的网络与新媒体业务却发生了巨变,新形态、多媒体、多样式的互联网新闻作品层出不穷,但依据目前的网络新闻作品奖项很难对号入座、准确参评;二是2014年之前,大多数网络新闻获奖作品刊播终端主要在pc端,2015年之后获奖作品激增主要源于移动端内容产品逐渐增多,比如2016年澎湃新闻获得的新闻摄影三等奖《亲历尼泊尔震后:整座城市都在艰难愈合累累伤痕》,2017年新华网、新华社新闻客户端获得的新闻专题三等奖《一条天路,一个梦想——藏族“愚公”斯那定珠传奇》,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平台(浙江新闻客户端、浙江在线网站)获得的国际传播三等奖《最燃倒计时!G20,精彩浙江与世界美妙对话》,都是来自移动端的产品,从互联网新闻业务长远发展看,需要为移动端单独设计出参评奖项;三是过去的网络新闻作品奖项是基于pc端网络新闻传播特征和规律设立的,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报道的方式和内容生产的流程都发生了变化,而且移动互联网有自己的传播特征和规律,评判的依据和标准需要重新审度和制定。

媒体融合奖项的三大权重

综观中国记协发布的媒体融合奖6大奖项,凸显出三个权重:

移动权重。在《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评选办法》(以下简称《评选办法》中明确要求,“原创并在其移动端首发”“应用数字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融合传播的新闻作品”。在每一个奖项的具体要求里,也都有基于移动端的严格要求。“短视频新闻”要求是在移动端发布的短视频类新闻作品(含纪录片);“移动直播”的名称就已经点明了其移动属性;“新媒体创意互动”虽然没有直接指向移动端,但众所周知,用户交互最好的呈现场景自然是移动端,且目前对“新媒体”的理解都是归类为移动媒体;“新媒体品牌栏目”限定的范围是“在自有平台或第三方平台官方账号”,鉴于已有网络新闻专栏奖,相信此次设立的“新媒体品牌栏目”应该是会授予移动平台上的新闻板块(单元);“新媒体报道界面”确定的是“移动端发布的新闻作品界面”;“融合创新”所涵盖的自然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pc端和移动端的内容与渠道、生产与消费的全面融合。从六个奖项的具体要求可以看出,“移动”的权重是第一位的,因为用户都已在移动端,移动端内容是他们的第一选择和长期依赖。因此,在媒体融合发展到现当下阶段,mobilefirst是一种必然选择。

视频权重。在《评选办法》里,直接提到视频的有“短视频新闻”,间接关联的有“移动直播”“新媒体创意互动”“新媒体品牌栏目”“融合创新”。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都是针对即将到来的5G时代一种前瞻性的布局。5G将提升移动网络运行速度,可以一秒钟完成一部高清电影的下载,具体到新闻内容生产层面,不仅是现在的短视频可以畅快收看,长视频在移动环境下也没有收视障碍。另一方面,5G的到来指日可待,来自三大运营商披露的信息显示,5G基站已经开始搭建,5G手机已经在研制,5G推行的时间表也已经进入倒计时。因此,视频在媒体融合奖项的评选中必然占据重要的一席。

创意权重。“新媒体创意互动”奖项直接指向创意,“新媒体报道界面”及其需要创意,“融合创新”也自然是建立在创意基础上。可以看出,“创意”成为此次媒介融合奖项设立的另一个重要权重。在中国记协给出的媒体融合奖项评选十大标准里,多处强调“即时性强、交互性强、共享性强,技术应用效果好,传播效果好”“体现新闻性、互动性、技术性的高度统一”“界面设计主题鲜明、风格独特、布局合理、互动性强”“鼓励内容呈现方式创新和技术应用创新”,其中互动、技术、传播效果是关键词。媒体融合的核心和关键是技术在内容生产和渠道对接上的创新应用,而要想让技术渗透到媒体融合深处,就必然需要更多的创意和创造,需要以用户为依归,设计更多的交互应用。创意虽然不能在语言上有精准的描述,但作品是可以说话的,好的创意自带流量和传播效果。

迎接全新的融合媒体时代

设立某类奖项,是希望通过嘉奖符合评选标准和话语体系的作品,来倡导主流价值观,在社会上营造出相应氛围,达到舆论风向引导的作用。中国记协在《评选办法》中明确提出,设立媒体融合奖项,是“顺应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2014年8月《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媒体融合发展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近四年来,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在积极探索媒体融合的路径,推进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和管理等多个方面的融合发展。通过媒体融合奖项的评选,及时总结媒体融合的经验,发现媒体融合的精彩作品,梳理媒体融合的经典案例,自然能够推动媒体深度融合,促进各类媒体紧随技术发展步伐不断创新,用优秀的融媒体作品占领新媒体渠道,引领新媒体潮流。

相比中国新闻奖已有的29个评选项目,每年大约280个左右的奖项总量,此次媒体融合奖项设立的类别和数量都超乎寻常,不仅是对新媒体从业者的鼓励和肯定,对媒体融合创新的重视,更是要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让媒体融合常态化、体系化,创作出更多、更好、更有创意的融媒体产品。目前,在一些重要节点及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或偶有融媒体“爆款”产品涌现,或是少量的优秀H5作品“刷屏”,或偶尔启动中央厨房开展重大新闻报道,缺少持续生产优质融媒体内容的能力,也没有形成完善的、日常化的媒体融合运行机制。相信,通过中国新闻奖这样大规模奖项的设立,能够掀起一场媒体融合创新、创意热潮,迎来全新的媒体融合时代。

来源: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祥敏:《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揭秘》,新闻战线;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詹新惠:《透视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的设立》,中国军网。

首页  上一页  [1]  [2] 

 

时间:2018-11-26 来源:“看传媒”公众号
作者:曾祥敏、詹新惠 编辑: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