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有血有肉的老手艺,不慌不忙和你说再见

书 摘

腌火腿

腌火腿这一行的祖师爷,相传是南宋抗金名将宗泽。有一次,他回家乡浙江义乌探亲时,老百姓将猪腿腌制成咸腿,犒劳军队。回到京城,宗泽便把咸腿奉献给皇上,宋高宗赵构见剖开的肉色绯红似火,就把它叫作火腿。

……

裕民土产行聘请了两位经验丰富的腌火腿师傅,一位是黄宅下店村的黄伏生,另一位是傅宅豪墅村的张大庭。他们在下店村租用一间民房,摆放两排高低不同的凳子,上面斜铺一排竹竿,竹竿剖成两半,像盖瓦片一样正反交替排列,腌的火腿就搁置在竹竿上,一端高、一端低,火腿中多余的卤水就顺着竹槽“滴答滴答”流入小缸,有一股特殊的火腿香味。附近村民纷纷挑着水桶前来购买,用小火熬制,当作酱油和食盐用。

鸡毛兑糖

看到那个大糖饼,小孩经不住诱惑,一阵风地跑回家中,翻箱倒柜,寻找可以用来兑糖的东西:最多是鸡毛,也有鸭毛、鹅毛、羊毛、猪毛等动物毛发,还有人的头发、牙膏壳、破鞋、甲鱼壳和鸡肫皮等。同学周沧桑的奶奶把每天梳头掉下来的头发团成一团,塞在竹椅的空洞里,一听到拨浪鼓的声音,就把积存的头发取出来,兑糖给他吃。

鸡毛兑糖,要经一番讨价还价:敲糖人敲下一块糖,不论大小,小孩肯定嘟囔太小了,于是敲糖人再敲一块更小的糖,作为添头。拿到两块糖,小孩大多心满意足。个别人仍不肯走开,敲糖人会装出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再小而又小地敲第三次,但绝对不会有第四次。
别看敲糖是一门小生意,也要生意经。糖刀要横一点放,敲下来的糖会小块一点。也有的敲糖人反其道而行,开始把糖敲得大一点,让围观的人觉得他好商量,纷纷前来,后来趁着人多,就敲小块一点。

说书人

满天星斗的夏夜里,随风摇曳的煤油灯光下,有一个脸庞黧黑的中年男子坐在桌子旁,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到了紧要关头,他拿起惊堂木,“啪”的一声,拍在桌上,四下阒然无声。这是小时候我在明堂里听人说书的情景。

说书人名叫王维生,是邻近的郑宅樟桥头村人,因为老是眯着眼睛,所以人家都叫他维眯眼,反而把真名淡忘了。维眯眼身材短小,口才极佳,属于柳敬亭一流的人物。他虽然只有高小文化,但从小爱看传书,碰到不认识的字,就向文化高、年纪大的老人请教。农闲日子,人家去赌博,他就一个人静静地躲在家里,专心看书,记忆惊人。

每当说书的时候,维眯眼口齿清晰,语言流畅,表情生动,把听众逗得一会儿哈哈大笑,一会儿愁眉苦脸,可他自己始终是一脸严肃,不喜不怒,凭着一副伶牙俐齿,让大家度过了一个个惊心动魄、如醉如痴的夜晚。

 

时间:2017-08-22 来源:“雅书品iRead”微信公众号
作者:王向阳 编辑: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