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港:寻找陌生地带
在第52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的颁奖典礼上(前排左二为陈庆港)
永无止境的下一站
陈庆港追求个性化摄影。他习惯于独立思考,独立行动,常常远离繁华的都市、沸腾的人群,甘愿长时间为一个专题所苦,不肯轻易放弃。他在媒体也是个“特殊”人物,报社给他特别的待遇:负责深度摄影报道,平时自己想拍什么,选题自定,出去多少时间自定。正是这种不羁的天性和媒体给他创造的特别条件,才得以让他超凡脱俗,独立行走在祖国的山河大地,捕捉震撼人心的题材。
从1999年开始,几乎每一两年,陈庆港就会有一个宏大的摄影专题问世:《侵华日军细菌战调查》《密林深处的母系氏族》《浙闽古道大穿越》《农民工生存调查》《中国慰安妇》《灰度空间——抑郁症》《拉萨刻石者》……其中,拍摄时间最长的专题《中国农民生存报告》延续10年;寻访最为艰难的是中国幸存的慰安妇。
陈庆港的深度专题摄影作品《中国慰安妇》,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慰安妇的长篇纪实摄影作品,作品第一次完整记录了中国慰安妇当年的苦难和目前的生存状况,对研究慰安妇历史具有重要价值。为寻找幸存的慰安妇,陈庆港从海南,到云南,再从山西、河北、湖北,到江苏、浙江、上海,艰难地寻访幸存下来的慰安妇,听她们讲述那段屈辱的历史。陈庆港一共采访了38位老人,每一位都让他难忘。这些慰安妇当年白天被逼着在慰安所干活,晚上沦为日本兵轮奸泄欲的工具,受到非人折磨,很多人丧失了生育能力。但更为严重的伤害是精神上的。海南保亭县一位姓杨的老人现在晚上常会梦到日本兵来抓她,她的床头永远都放着一把刀,没有刀她根本就睡不着觉。慰安妇是受害者,但回乡后,周围人对她们常常充满鄙视和凌辱。陈庆港运用自己大量的文字记录和摄影镜头,整理成描述中国慰安妇经历和现状的书《真相》《血痛》,让更多的人了解了那段历史。
成果丰硕的陈庆港今天依然马不停蹄,不断寻找新的陌生地带、陌生题材。他在《陌生地带》这本书的结尾表达了自已积聚多年的心愿:“永远有一处远方,它遥远,神秘,无法抵达。那是一个陌生地带,那是我渴望到达的地方。”
陈庆港独行探秘的下一站在哪里?对他来说这是个永无止境的课题。
记者的职业使命是记录和反映时代,摄影人永远在路上。
(本文原载《文化交流》杂志2012年第8期 ,照片由陈庆港提供)
作者: 应金泉 编辑: 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