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峰:个人事迹介绍

个人事迹介绍

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温州晚报副总编 周丽峰

   周丽峰,现任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温州晚报副总编,主任编辑。中国城市党报媒体深度融合工作先进个人,浙江省青年文明号、温州“超构奖”获得者,温州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温州市十佳新闻工作者。

   自1996年入职温州晚报以来,他始终奋战在新闻一线,在传播中传承,在创业中创新,把职业初心守成事业恒心,共有上百件作品(活动)获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浙江新闻一等奖等奖项。近5年来,作为第一作者有1件消息入围中国新闻奖(正在参评),3件作品获浙江新闻奖一等奖、6件作品获浙江新闻奖二等奖,3次获中国晚协赵超构特等奖,被温州大学聘为新闻传播专业校外硕士导师,温州理工学院融媒产业首批业界导师和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实践指导师等。

   从“新闻特巡警”到“特种兵式副总编”

   29年的新闻生涯,周丽峰从一名普通记者干起,历任首席记者、流动编辑室副主任、总编室主任、时政中心主任等岗位,曾负责过市委书记的报道。当记者时,他曾连续追踪7个月,推动瑞安市潘岱乡白莲村举行新中国首次村民罢免村主任,《白莲村的春天》登上央视国际频道。《温州青年》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点赞他为“铁骨辣笔,黑脸记者”。

   他曾主持“汽车轮子上的新闻部门”——流动编辑室的工作,坚持为民办事,24小时记者值守,市民称之为“新闻特巡警”,时任温州市长称赞该栏目为“温州的焦点访谈”。

   从执业之初的单枪匹马跑基层,到如今统筹内容生产团队,他始终初心不改。他坚持夜班编辑18年,2020年不慎双手粉碎性骨折,他打着石膏用手指一个字一个字戳着改新闻编版面。2023年他带队记者前往泉州和苏州开展“海上丝绸之路大型融媒寻访活动”,他用三天半的时间分别辗转了12个采访点和15个采访点,记者们称他为“特总编”:一位“特种兵式的副总编”。

   鲜活多是用脚走出来的,生动也大多因为用心。他带队采写编辑的报道获得中国晚报赵超构新闻奖特等奖和中国城市党报通讯与深度报道一等奖,整组策划获浙江新闻奖重大主题报道二等奖。

   “证”在改革,创新主题报道传播路径

   重大主题报道是主流媒体的核心任务,再重大的主题也需要柔性表达,也要有“举重若轻”的传播路径,让主流变成顶流,他将这一思考贯穿于新闻实践之中。

   2019年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召开,这是温州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主场外交活动。周丽峰牵头制定了整场峰会的全媒体报道方案,温州晚报首发总书记贺信,一天内全网点击量逾两亿,报道方案受到中科协和省委省政府的肯定。

   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中国带入新的“改革时间”,周丽峰策划推出了《“证”在改革》大型融媒报道,以“证”为载体,将改革的“书证”,改革的“见证”和改革的“求证”巧妙融合,用生动的改革故事,串联起历史中的改革、当下的改革与未来的改革。既有宏大的叙事,也有轻巧的落笔,很好地摆脱了一本正经的“说教感”。《“证”在改革》书写的不只是温州的改革,也见证了时政新闻传播的一次探索。整组策划最终被评为温州市重大主题报道一等奖,作品《一张“体检单”破题“烦企扰民执法”》获浙江新闻奖一等奖,正在参评中国新闻奖。

   今年是“温州模式”提出40周年,以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美国强推“关税战”为时政背景,他牵头策划了《闯关》重大主题报道。一个“关”字虚实结合,既实指关税,又虚指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关卡,很好地诠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闯关”的精神内涵。报道受到了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的好评和省委宣传部领导的表扬。

   创建个性融媒平台,让温州话可视化

   新媒体平台是各主流媒体的标配,但日活跃率低、打开率不高也是不少平台的现实尴尬。2022年根据温州市委主要领导的要求,经市委宣传部部署,由周丽峰牵头创办一个全新的个性化融媒平台。

   新创立的融媒平台以家喻户晓的温州民谣“叮叮当”命名,以“温州话的可视化表达”为特色,坚持内容原创,不做信息搬运工。平台还推出移动政务直播节目,变“政策发布”为“政策解读”,变“机关语言”为“百姓语言”,为温州120万民企提供“听得懂”的助企信息服务平台;同时携手文旅部门和通信运营商,打造温州首个本土文旅慢直播平台,把一个个摄像头变成了说新闻讲故事的源头。

   他说,做第一很难,那就努力做唯一。三年来,温州叮叮当坚持向原创要“四力”,形成了独特的平台个性,其提炼总结的“风格传播”“引爆点思维”“轻质表达”等理念,被中国报业协会收录为“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创新案例,有多组作品获得浙江新闻新媒体二等奖和国际传播奖。

   优化内容生态,让新闻“向下生长”

   媒体融合是一道“既要还要”“两手都要硬”的必答题,而在数字化技术浪潮裹挟下,主流媒体“记者编辑化”倾向明显,整体呈现“强编弱采”的特点,纸媒内容“碎片新闻多、主打新闻少,无用信息多、有效信息少,快餐信息多、深度思考少”的现象比较普遍。

   2024年根据总编辑意见,周丽峰与同事们一起进行了新一轮的版面内容优化。在生产机制上,他将时政、民生和编辑三大中心实行一体化改革,加强融媒纸媒协同生产,既解决了采编力量分散、平台小散等问题,也对内容生产起了很好的支撑。在内容生态上,他策划推出了全新的“新闻眼”、“问政坊”和“思想社”版面。其中“新闻眼”版块是内容改革的拳头产品,它以“做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新闻”为宗旨,不仅关注大事、要事、天下事,更把新闻报道的触角向下对准了烟火味十足的寻常百家事。在媒体生态剧烈变革的今天,新闻改革已突破单纯的技术迭代,演变为一场关乎社会价值重构的文化实践,“新闻眼”以独特的民生视角,在数字化浪潮中努力探寻兼顾人文温度的传播路径。一年来的探索证明,这种“向下生长”不是对新闻专业性的消解,而是新闻本质的一次自觉回归。

   择一业,爱一生。这样的创新探索,周丽峰还在继续!

首页  上一页  [1]  [2] 

 

时间:2025-08-11 来源:浙江省记协
作者:周丽峰 编辑: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