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杰:记录万物生长欣欣向荣的故事

——在全省新闻界庆祝中国记者节暨好记者好作品颁奖报告会上的发言

杭州日报报业集团 徐文杰

在全省新闻界庆祝中国记者节暨好记者好作品颁奖报告会上作交流发言(徐彦 摄)

尊敬的记协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行朋友:

   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省记协提供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我代表杭州网主创团队在这里和大家做汇报和分享。

   此刻,心里有很多需要感谢的名字:感谢给予我们全方位指导的领导,他们总是以严格和勤奋,引领、驱动着我们在新闻作品挖掘和制作的道路上深耕不辍;

   感谢给予我们充分信任的西湖风景名胜区,他们以诚恳开放的态度和完整透明的对话机制,向我们提供了一件新闻作品所必须的要素;

   感谢并肩作战的杭州网新闻采编中心、美工设计及舆情大数据团队,他们从各自的专业赋能,为这件新闻作品最终得以高质量的呈现,贡献了力量。

   今天我想分享的内容,主要围绕三个词展开。

   第一个词,是“有心栽柳”

   关汉卿有名句“无心插柳柳成荫”,但是从一件新闻作品的创作来看,需要我们用心谋划、及时跟进、全面布局,换言之,要“有心栽柳”,才能产生优秀的作品。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

   “七棵柳”事件,无疑是2022年杭州最受关注的社会舆论热点之一,其中折射出政府决策与民意互动之间的深层次关联,本专题准确把握事件全貌,客观分析深层原因,不仅报道了事件,也提出了建议,体现了主流媒体的担当。

   “七棵柳”事件发生后,杭州网的专题报道便开始启动,组建跨部门的主创团队通力配合:

   其一,舆情大数据部门第一时间监测到信息,并持续跟踪、研判,掌握事件发生、发酵的全过程;

   其二,景区、园文线口的记者第一时间跟进,奔赴现场采集第一手视频、图片、文字素材,并和线口保持密切沟通;

   其三,“杭网议事厅”立足民意互动,倾听各界声音和社会关切,聚焦事件、提炼民意、积极引导、协助处置;

   其四,采编和美工人员合作,厘清事件脉络和报道层次,实现内容和形式相得益彰的呈现。

   以上四条路径并行,保障了这件新闻作品完整呈现所必须的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互动性和可看性,他们以融合互动的方式,使作品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果:

   一满足市民知情权。使网民在庞杂、冗余甚至失实的网络信息中,真实了解事件全貌。

   二发挥监督作用。揭示换柳事件影响了西湖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伤害了群众对西湖的珍爱之情,督促相关部门知错即改。

   三畅通民意互动。落点于“民意对话”,强调城市治理“问计于民”的重要性。

   四正面引导舆论。助力舆情处置向好的方向转变,使“西湖换柳”从“柳暗花明”的怅惘,演进到“兼听则明”的欣然。

   五扛起使命担当。助推全市上下对西湖保护形成更好的共识。号召我们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

   第二个词,是“延伸思考”

   作为杭州的“根与魂”,关系到西湖的事情,再小也是百姓关注的焦点。5月11日开始,杭州网先后推出《7棵柳树的“柳暗花明”》《为什么是柳树?柳的意象与文化》《从柳树事件看社会治理》等多篇稿件,并采用时间轴的形式,对重要的节点进行了梳理和还原,方便读者掌握事件全貌。

   与此同时,我们在报道中延伸思考,从历史、人文、城市治理等多视角解读事件——7棵柳树为什么会牵动如此大范围的民意,引发广泛的讨论?其背后不仅是柳树的自然景观价值,更有着和西湖息息相关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市民情感认同。杭州网准确把握住了这一方向,进行深入解读:

   一从历史角度,回顾1988年台风过境后,杭州城市受灾柳树倒塌,市民自发参与西湖柳树复种的往事,“以史观今”;

   二从文学角度,追溯诗词中关于柳树的“文化记忆”。通过这两者,解读柳树在杭州人心中的独特价值。

   三从对话角度,对西湖治理中的“民意对话”进行系统梳理。探讨西湖相关的文化现象、市政建设,引发社会舆论背后的逻辑和规律。

   我们从秋水山庄改色、西泠桥石板修复等以往事件中梳理线索,反思政府决策与民意沟通的重要性,发挥杭州网在民意互动、媒体智库的作用,引述各方观点,并从法、理、情三个方面,提出“建立对话机制”的建议。

   第三个词,是“创作机制”

   如何创作一件好的新闻作品?这是杭州网一直在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近年来,我们不断推进选题策划的优化、生产效率的提升、报道机制的变革,以及专业工种的融合,并以此为抓手,形成符合杭州网特色的优质内容生产机制。

   在这一机制的加持下,近年来杭州网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在2022年度浙江新闻奖新媒体作品类评选中,获得一等奖3件、二等奖2件,并有2件作品被推荐参评中国新闻奖,最终斩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1件。

   成绩的取得,和我们这些年来在新媒体优质内容生产方面的探索实践和创新做法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打破部门条块的分割,组建专项创作小组,集结最强大脑,体现最强作战能力。优质内容的生产,在杭州网是“一把手”工程,确保跨部门合作的顺畅。

   其次,在新媒体传播时代,必须重视民意互动和大数据的运用。要依托民意互动平台和舆情大数据的深度分析,赋能传统的新闻生产流程,帮助记者及时、有效地抓住核心问题,反映出事件背后深刻的社会意义。

   最后,地方媒体应当以“故事”的思维,赋能重大主题的叙事。地方媒体做重点报道选题时,主题要大,但切口宜小。同样获得2022年度浙江新闻奖一等奖作品《落单候鸟的杭州故事——白鹤的归家之路》,以动物为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讲述一只世界极危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落单后,被妥善安置,经杭州救助一年,蜕变成长的过程,最终被送往鄱阳湖放飞的故事,探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命题,展现杭州的城市温度和生态文明成果。这件作品主题宏大,制作精巧,实现了“举重若轻”的报道效果。

   杭州这座城市有着数不胜数的故事源泉,这些都是我们孜孜以求的丰富宝库。作为新闻从业者,我们是幸福的:可以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报道万物生长、欣欣向荣的故事,记录这个光荣而伟大的时代。

 

时间:2023-11-07 来源:浙江省记协
作者:杭州日报报业集团 徐文杰 编辑: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