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青三代新闻工作者对话!今天,嘉兴市新闻界这样庆祝记者节

   今年11月8日是第二十四个中国记者节。今天,庆祝第二十四个中国记者节暨嘉兴撤地建市四十周年新闻工作交流会在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南区)举行。来自省级媒体驻嘉机构、嘉兴市传媒中心以及各县(市、区)新闻单位的负责人和采编人员欢聚一堂,表彰先进、交流经验、欢庆节日。

   会议表彰了一批优秀作品和先进个人。近年来,嘉兴市广大新闻工作者大力弘扬“走转改”精神,深入推进新闻创新和融合传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其中2022年度,全市共有46件作品获浙江新闻奖,其中一等奖5件;评选出嘉兴新闻奖171件,其中一等奖38件。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总编辑杨志勇同志荣获了第十五届浙江省飘萍奖,许多新闻工作者也获得了多项个人荣誉。

   今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 20周年,也是嘉兴撤地建市40周年。这一年,嘉兴的融媒之路走得更“实”,年初正式挂牌成立市新闻传媒中心,市级媒体融合改革迈出关键步伐,市县媒体融合指数居全省前列。这一年,嘉兴的主题报道成色更“足”,城市品牌更加响亮,嘉兴的对外传播亮点更“多”,对外展现了嘉兴形象、传播了嘉兴声音。

   会议强调,全市新闻战线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担负新使命,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提高政治“三力”,为嘉兴发展“鼓”与“呼”,让党的声音成为时代最强音,让正能量成为大流量。要聚焦中心大局,传播嘉兴好声音,围绕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等主题,宣传好嘉兴“走在前作示范”的发展成果和创新举措,精心策划、科学组织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深入挖掘基层鲜活线索,做到正面引导、语言不刻板、风格接地气,写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报道。要深化媒体融合,打造传播全矩阵,持续做强新媒体矩阵,激发更大传播效应,着眼“融媒传播市县一体化”,推动市县纵向合作,聚焦“创新融媒打法”,坚持以内容为王、移动优先。要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素养强本领,推动人才队伍转型,大力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懂新媒体传播规律的复合型人才,锻造“一专多能”的全媒体人才,发扬好“战队”精神,彰显嘉兴新闻人的风采。

   会上,在新闻战线深耕近四十年的业界前辈代表、现正在新闻一线重要岗位奋斗的中层代表和近几年入职的青年优秀骨干作交流发言,分享了如何搞好重大主题报道、推进新闻创优、深化媒体融合、忠实践行“四力”的感悟和体会,以他们的新闻实践生动诠释了新闻工作者守初心担使命的责任担当。

   见证嘉兴媒体发展的资深新闻人,在现场与新闻工作者们分享了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原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专副刊部主任丁燕,从秦山核电站的20多年跟踪报道说起,分享自己从事新闻采编32年的心得,也谈到对于新媒体转向的感受,她鼓励新一代新闻工作者:“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使命,当好记者,记录历史,无愧于这个时代的同时,无愧于自己的人生。”

   在新闻一线奋斗多年的记者,依然在岗位上坚守,也已经成为一代中坚力量。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新闻综合频率副总监钱姬霞分享了主题为“我是记录者,更是受益者”的心得,她说:“如果说,过去的20年我是在南湖晚报的‘舒适圈’里深耕自己擅长的领域,那么现在的我,已经再一次受益于城市的奋进,因为随着今年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嘉兴传媒事业迈向新征程、担起新使命,而我也有机会从报纸来到广电,对新闻的认知从文字图片向声音视频拓展,为讲述嘉兴更多动听的故事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素质能力与服务水平。”

   海宁市传媒中心专题服务部的90后记者王婷,分享了自己作为一名农业记者,如何用年轻的方式记录乡村:“我喜欢一句话‘吐字用心,归音用爱’,后来我认为要‘脚下有泥,心中有光’,如今我将把这两者结合,深入农村、扎根农村,创新话语表达方式,用老百姓的语言,做农民朋友爱看的节目,讲农民朋友爱听的故事,让新农村更接地气、聚人气,更有情感、有温度,带大家走进一个精彩无限的海宁新农村。”

 

时间:2023-11-03 来源:读嘉新闻客户端
作者:嘉兴市记协供稿(记者 王忱 摄影记者 徐志达 孟多多) 编辑: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