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李杲等:弹好“钢琴”,讲述鲜活体育故事

   摘要 杭州亚运会的宣传报道,是展现浙江的一个“窗口”。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优势,策划了一批重大主题报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用好本土资源,用微观视角聚合报道素材,让体育故事更鲜活。

弹好“钢琴”,讲述鲜活体育故事

李杲  陈宁  陈黎明

   国际重大体育赛事期间,各大媒体之间的“新闻竞技”也不亚于场上赛事。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杭州举办的第19届亚运会,吸引了全球1000多家媒体参与报道。作为本土主流媒体,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无疑是杭州亚运会报道的“主力选手”之一。

   今年以来,浙报集团统筹浙江日报、钱江晚报、潮新闻、浙江在线等旗下各媒体力量,充分发挥省级重大新闻传播平台效能,精心谋划、提早策划、主动出击,活用报、网、端、微等多个端口,对标“在杭州举办一届精彩纷呈的亚运会”目标任务,力求亚运报道精彩纷呈。

   抓重点:讲好中国故事、浙江故事

   举办杭州亚运会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交给浙江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光荣使命,是今年我国最重要的体育赛事活动,也是浙江发展的重要机遇。同时,杭州亚运会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后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举国关注,举世瞩目。

   面对如此重要且是大规模、散点、多面的新闻事件,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线索中精准找到重点?本着讲好中国故事、浙江故事的理念,浙报集团做了一些新的尝试。

   聚焦重要理念,做出思想深度。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高度重视杭州亚运会筹办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做好筹办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同时,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这是东道主媒体做好亚运报道的“主脉络”。9月23日,亚运会开幕当天,潮新闻客户端推出深度综述文章《潮起之江,澎湃体育梦》。旨在从20年前浙江种下“体育强省”的梦想种子说起,讲述浙江人民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道路走下去,努力建设体育强省的动人故事,带领读者看见一个锲而不舍建设体育强省的浙江、一个体育活力竞相迸发的浙江、一个体育赋能省域发展的浙江、一个体育精神昂扬奋进的浙江。这次报道实践说明,重要新闻事件的报道可通过提前策划、精准判断,彰显其价值和意义。

   结合中心工作,深挖特色亮点。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和一场重大赛事,如何找到结合点?据会前了解,本届亚运会有望创造亚运史上三个之最:一是规模最大;二是项目最多;三是覆盖面最广。记者敏锐捕捉到了这一信息,并在距杭州亚运会开幕不到60天时,刊发报道《规模最大、项目最多、覆盖面最广——杭州亚运的“三个最”意味着什么》,用全面的视角“检阅”杭州如何兑现“三个最”的承诺,既“吃透”了中心工作,也增强了可读性。

   借力重大会议、新闻行动,提升话题热度。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倒计时200天之际,恰逢全国两会,记者邀请了三位代表委员,请他们畅言浙江为何期待亚运、亚运会给浙江带来什么。报道《向着“中国特色、浙江风采、杭州韵味、精彩纷呈”迈进——亚运舞台,浙江怎么秀》,无论从时效性、重要性,还是贴近性上看,都具有特别的意义。

   今年2月起,浙报集团策划推出大型融媒体采访行动“了不起的地瓜——‘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特别报道”,组织多路记者走出浙江、走出国门。其间,采访团队欧洲组带上杭州亚运吉祥物“江南忆”,在多个城市“安利”杭州亚运会,推出《巴黎、法兰克福……同胞万里祝福杭州亚运》《杭州亚运三宝游巴黎,谁最受欢迎》等报道,反映身处巴黎、法兰克福、柏林等地的华人华侨对杭州亚运会的期待和祝福。

   巧切入:找准关键节点、感人细节

   杭州亚运会的宣传报道,是展现浙江的一个“窗口”。向世界呈现一个怎样的浙江,是东道主媒体需要思考的议题。结合亚运故事,浙报集团推出了不少小切口、易共情、广传播的报道。

   讲好动人故事。9月23日,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12名来自山区的孩子现场演唱了包括亚运会主题歌曲《同爱同在》在内的多首歌曲。

   3个月前,记者就得知一个线索:浙江省遂昌县湖山乡躬耕书院音乐筑梦班的12名孩子将有机会登上亚运开幕式的舞台。在全国范围内,乡村孩子登上大型国际赛事开幕式表演并不算新鲜。但是,报道小组紧扣两个新闻点——躬耕书院音乐筑梦班是一个坚持了10年的纯公益项目;12名孩子来自湖山乡,杭州亚运会奖牌的名字也叫“湖山”。因此,报道小组多次前往湖山乡黄泥岭村跟踪采访。因为提前谋划、充分沟通,报道小组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

   9月23日,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当晚,记者紧扣孩子们两次上台亮相的机会,在国内媒体中首发快讯《刚刚,国旗升起,这群山村少年的歌声,你听到了吗?》《湖山的心跳!这些乡村孩子的音乐梦,今晚在“大莲花”绽放!》。9月24日一早,大家还沉浸在开幕式精彩的表演之中,新媒体产品《筑梦班的夏天》以童趣视角、优美制作,在一众开幕式报道中出圈;9月25日,长篇报告文学《我的湖山我的家》在浙江日报钱塘江副刊刊发,书写细腻、文字优美动人,用一个又一个乡村故事讲述了文化自信与乡村振兴的持久力量。

   此外,浙江日报官方微博还发起#浙江有个筑梦班##我的湖山我的家#等微博话题,联动北京日报、南方日报、新华日报、湖北日报、湖南日报、福建日报、大众日报、四川日报、宁夏日报等9家省级党报,共同点赞全国各地的大美湖山。

   整组报道24小时内获得全网数百万阅读量、微博话题阅读量超千万,引起多家省内外媒体对筑梦班的关注,成功制造了多个热点话题,充分激发了网民的家国情怀。

   抓住关键节点。6月15日,杭州亚运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之际,良渚古城遗址迎来一个历史性时刻——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种采集仪式。浙江日报把报道策划的切入点放在了“传统与未来”上。在第二天见报的《杭州亚运会开幕倒计时100天》特刊中,处处浸润传统与未来的元素。

   亚运会开幕倒计时30天时,浙江日报推出《活力浙江等你来》特刊,浓墨重彩展示亚运会主办城市及协办城市,推介各地别具特色和韵味的打卡点。钱江晚报推出“待放”主题的亚运特刊,全方位介绍亚运会筹办情况和各方期待。

   9月8日,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正式启动。浙江日报推出报道《首日路线,为何独选西湖》,记者独家专访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指挥中心运行团队,揭开“西湖线”背后的杭州故事。潮新闻推出“亚运火炬·浙江citywalk”系列短视频策划,通过火炬手代表推介当地文化、美食、美景等;推出手绘长卷《新宋“运”图》,营造宋韵和亚运结合的氛围感。

   在亚运会倒计时3天时,潮新闻推出创意短视频产品《亚运三小只游新富春山居图》,通过三只吉祥物穿梭在杭州拱宸桥、宁波舟山港、绍兴鲁迅故里、嘉兴南湖红船等场景,将亚运竞赛项目、浙江元素等串联起来,形成一幅亚运版的“富春山居图”。

   “吃透”办赛特色亮点。“绿色、智能、人文、简约、惠民”,是杭州亚运会的五大办赛特色亮点,也是浙江对全亚洲做出的庄严承诺。

   浙报集团把办赛特色亮点作为亚运策划报道的一条“主线”。除了在《亚运来了》《杭州亚运准备好了》《杭州亚运欢迎您》等常设栏目动态采写城市契合办赛理念的鲜活案例之外,从9月11日起,连续推出“亚运之光”系列报道,聚焦五大办赛特色亮点,讲述杭州和5座协办城市的赛事筹办亮点成效及城市风貌蝶变。

   亚运会开幕倒计时10天时,潮新闻推出了《WOW亚运骑迹》特别策划,每天一期,邀请两位在浙留学生通过绿色骑行的方式,打卡举办亚运的6个城市,展现“绿色”“节俭”办赛理念。

   寻共鸣:凸显人文价值、地域特色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在浙江举办,饱含了全省人民的期望与期待。因此,我们的报道要摆脱“自上而下”的姿态。对浙江人而言,最能引起他们共鸣的,是那些与自己和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息息相关的体育元素。这也是浙江日报策划亚运报道的核心理念之一。

   报道“落地”,以小见大。自杭州亚运会开幕倒计时200天起,浙报集团紧扣杭州亚运会“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目标,推出了一系列紧紧抓住本地特色的倒计时相关报道,充分“激活”主办城市杭州的体育因子。

   倒计时60天之际,记者兵分多路,从杭州的城市“地标”,同时也是杭州亚运会多个竞赛场馆所在地——黄龙体育中心出发,一路步行,走进周边的图书馆、学校、社区,采访街头的普通市民和游客,感受无处不在的亚运气息,说出全省人民对亚运的深切期待。稿件《亚运,无处不在》用独特的小切口,带着读者来了一场当下时髦的“Citywalk”。

   20天之后,也就是倒计时40天之际,记者沿用了同样的方式,行走杭州市体育场路——也是全国第一条“体育场路”,从社区居民的口中,从道路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挖掘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动人故事。稿件《体育场路上的体育风景》广受好评。

   多端齐发,多元呈现。除了纸媒端的报道外,浙报集团也在潮新闻、浙江在线等新媒体端策划推出了多元的亚运报道,通过形态多样充满“网感”的融媒产品,讲好“线上”的亚运故事、浙江故事、中国故事。

   火炬传递启动当天,潮新闻策划推出视频连线访谈《达娃央宗领衔 中国亚运三代采火使者“云”同框》,邀请北京、广州、杭州三届亚运会的采火使者首次“云”相会,讲述火种采集地选择背后的深意。倒计时30天之际,集团杭州分社推出《30 我们与亚运的距离》新媒体产品,传递主办城市在细节中的人文关怀和欢迎四海宾朋的博大胸怀。浙江在线策划推出特别视频街采栏目《Hi,亚运》,围绕好客、有礼、文明、风物等话题,对话市民游客,表达浙江人民、中国人民对各国来宾的欢迎;策划融媒产品《亚运打卡墙》,以动态长图的形式讲述杭州和5座协办城市的赛事筹备亮点成效,展现浙江人民热情好客文明有礼的形象。

   融媒体时代,重大国际体育赛事无疑是一座新闻富矿,随处可见、随时发生的新闻事件更像一场场“随堂测验”。如何挖好这座富矿、如何在“随堂测验”中交出令广大读者满意的答卷,是值得传统媒体深思的课题。

   (作者李杲系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党委副书记,陈宁系浙江日报全媒体文化新闻部主任助理,陈黎明系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总编室记者)

   本文刊发于《新闻战线》2023年10月(上)。

 

时间:2023-10-19 来源:新闻战线
作者:李杲 陈宁 陈黎明 编辑: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