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时代的红色故事可看可听可感
夜班编辑广西行活动优秀记者手记之六:让新时代的红色故事可看可听可感
浙江日报社 汪旻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寄语“八桂大地”: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
两年后的今天,在中国记协组织下,我有幸来到广西桂林,以亲历方式开启一趟红色之旅。从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到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身为新闻工作者的我用自己的脚头和笔头,感受着这里的“红色变化”,探寻着这里的“红色密码”。
红色之旅,首先与“红军”有关。
习近平总书记曾高度评价湘江战役:“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1934年底,为确保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粉碎敌人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几万名红军将士血染湘江两岸。之后,便有了“3年不喝湘江水,10年不吃湘江鱼”的流传。
新时代,如何以新方式讲好红色故事,让更多年轻人记住那段红色历史?对新闻工作者来说,需要借助更多的新传播手段,将发生在这里的红色故事呈现于更广阔的舞台,让更多人了解,这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也是学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载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发扬。”
红色之旅,还与“红火”有关。
在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我们见到了村民王德利,他的幸福溢于言表。这位“80后”村民清晰记得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他家聊家常时说的每一句话:“像总书记说的,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有党和国家的政策,有总书记的关怀,即使不去大城市打拼,我也能把日子过得更有甜头、更有奔头。”
毛竹山村经历了“丑小鸭变天鹅”的蜕变。十多年前,村里还流传着这样的民谣:“毛竹山,泥瓦房,生活苦,南瓜汤,有女不嫁毛竹山。”因为赶上了好时代、好政策,近年来该村积极发展葡萄种植业,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
“希望你们依靠勤劳智慧把日子过得更有甜头、更有奔头。要注重学习科学技术,用知识托起乡村振兴。”毛竹山村的村民们把总书记的嘱托牢牢记在了心里。村民们没有止步于当下,不断改良、培育优质葡萄品种,还办起了乡村游、采摘游等,靠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让好日子步步升级。
作者:浙江日报社 汪旻 编辑: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