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彤:我的“追羊”手记

浙江广电“青雁”记者的蹲点故事

   编者按 开年后,围绕省委省政府“拼经济、强信心、开新局”的主题主线以及一系列社会热点,浙江广电集团融媒体新闻中心派出多路记者蹲点一线,其中不乏许多青雁记者的身影。她们无惧风雨、勇挑大梁,一步一个脚印,在发现好新闻的路上奋勇奔跑。一起来分享青雁记者们的蹲点故事。

   2月6日晚,土耳其发生大地震,牵动着远在万里之外的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第二天早晨5点多,我便奔赴萧山机场,与全国首支驰援土耳其的社会救援队伍——中国公羊队有了第一次碰面。看到队员们整装待发、精神抖擞,我顿时被一股力量震慑了,原本混沌没睡醒的脑子也瞬间清醒了起来,马上和摄像赵啸宸开展拍摄,第一时间把八位队员和搜救犬Lucky整装出发的短视频,首发到中国蓝新闻矩阵平台,一下子上了热搜。伴随着第一条原创短视频上线,这支让我一直牵挂的队伍踏上了跨国救援的漫长路途,而我的“追羊记”也由此开启。

   由于多路媒体全程关注中国救援队在土耳其的最新情况,能否第一时间首发独家消息,成为对记者职业素养的一次同题考验。在航班预计落地时间前后,我打了数十个电话,终于在公羊队香港转机前争取到了8分钟左右的独家连线,全面掌握了公羊队的救援计划的最新信息。抓紧每一分每一秒,我又临时开通了国际漫游,给驻土耳其中国大使馆各部门打了N个长途电话,历经波折终于联系上了使馆新闻工作部,积极争取与中国驻土耳其大使的独家视频采访。

   在公羊队建立的500人媒体联络群里,询问消息、争取连线、征求资料、反馈视频,我始终是全群最活跃的一个人。私下里也不断与公羊队外宣联络人、队长等主要负责人积极沟通。一条条最新视频传回来,一句句鼓励的话语发过去,就这样,他们的对话框始终占据在我的微信置顶位置,可能由于我这股“粘劲”感动到了采访对象,终于有了第一次来自万里之外土耳其救援的全网独家首发消息。

   2月8日晚,公羊队队员们展开救援已经是北京时间的凌晨。为了把抢到一手信源,我几乎彻夜未睡,时不时拿起手机,等待公羊队的消息。收到视频时,我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抢首发!来不及关注是凌晨几点了,我的两只眼睛紧盯十条剪辑轨道,生怕慢了一秒钟,就失去了新媒体发布的流量,终于抢到了下面这条来自浙江的中国公羊救援队到达地震灾区第一现场的独家消息《CHN:我们来自中国!》。

视频截图

   在“追羊”的那段日子,我的作息几乎跟着土耳其时间走。一般到了凌晨,前方才传回救援消息,我不敢关掉消息提醒。而早晨9点又要准时上班,把最新的消息更新到各档新闻栏目里。抢完《正午播报》的第一落点后,恰好公羊队员们也在休息,我抓紧时间在机房趴着睡一会儿,准备下午继续战斗。

   前进的道路中总是伴随着曲折,虽然最初的几条“追羊”短视频有一定流量,但总是没有成为爆款。为此,我利用碎片时间,向经验丰富的前辈们取经,不断改良视频的剪辑包装,终于在反复摸索中迎来了流量小高峰。60万,80万,100万……随着后台显示的互动数据飞速跳动,我的心跳也在跟着加速。如今,我制作的公羊队系列视频总浏览量已破千万,互动量数十万,多条独家报道都抢在了国内同行的前面。

   2月14日,公羊救援队队长何军在网络发表了一篇日记:《永不放弃的伊尔马兹》:“我透过洞口看见了伊尔马兹安静的躺在下面,但坍塌的一面墙已经无情的压在了他的胸口……我的眼眶瞬间变得很湿润,我知道我已经永远都无法忘却伊尔马兹的那双大眼了……”

   或许是和公羊队隔着屏幕“朝夕相伴”,我的眼泪一瞬间就掉了下来,此时此刻我确实感同身受,公羊队员们一定看过无数这样的惨烈场面,我很难想象在前线的他们经历着怎样的疲惫、痛苦、艰难,而我能做的,就是早一分早一秒,把他们的最新情况发布出来,希望有更多成功救援的消息振奋人心,为前行的人们加油打气。

   如今,随着公羊队回到祖国,我的“追羊”手记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我相信,青雁于飞,翱翔万里,在路上的我们,才是最闪亮的样子。今后,无论是怎样困难重重的新闻现场,我都将不辞辛苦、不畏艰险,时刻准备出发。

 

时间:2023-03-03 来源:浙江广电集团
作者:浙江广电集团总编室供稿(记者 郑晓彤) 编辑: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