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炳远:我的“千里招工记”

浙江广电“青雁”记者的蹲点故事

   编者按 开年后,围绕省委省政府“拼经济、强信心、开新局”的主题主线以及一系列社会热点,浙江广电集团融媒体新闻中心派出多路记者蹲点一线,其中不乏许多青雁记者的身影。她们无惧风雨、勇挑大梁,一步一个脚印,在发现好新闻的路上奋勇奔跑。一起来分享青雁记者们的蹲点故事。

   抢抓开春后市场复苏的先机,浙江紧急组织25个招工小组远赴云南、四川等7个劳务大省招工。我和同事朱惠子、许勤一路跟随陕西招工小组,追热点,做爆款,日夜“深蹲”,大小屏齐发力,记录下了招工路上的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

   历经7小时抵达陕西省商南县,顾不上吃午饭,我们马不停蹄赶往当地举办的第一场县级招聘会,但是到了没多一会,刚开始的兴奋与好奇逐渐消散。现场虽然人多,但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经历了短暂的焦躁,我开始选择沉浸式观察,过往的经验告诉我,要想拎出有质量的主题,要先“蹲”下去。问的人多,登记的有多少?登记的人中,符合企业需求的又有多少?以问题为导向,思路变得越来越清晰,于是接下来和人社部门对接,和当地村镇对接,全部凝结在一个主题和方向。有了方向,如何把步子迈得更实,没有捷径可走。五天四夜,我们全程跟随招工小组,辗转五六个山区村,记录下近十场招聘会。在一次去往村落中寻找优质技工的路途中,因为太偏远,定位模糊,招工小组拎着油和面,一路跟村民打听,才找到务工人员。也正是这次找寻,让我此前担心的反复上门可能产生的单调消弭于无形。路途中,和当地百姓亲切的交流,和浓郁的陕南风情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见到要找的优质技工,面对他们的顾虑,招工小组与后方联动,承诺解决子女教育、医疗等各种问题,甚至只为一名优质技工,也要三顾茅庐,用他们的话说,“每争取一个工人,就能帮企业多运行一个班组、多开一条产线”。

   如果说从千头万绪理出线索是新闻报道必备的技能,从海量现场中抓取最动人的片段,则成为此行全网传播量突破2000万的流量密码所在。而正是此前的星夜兼程,让我们有了更多的“生动”可以选择。比如,在一场乡镇移民小区的招聘会中,我们留意到一名在浙江有着二十几年务工经验的老乡,正在跟周边人聊家常、谈收入,分享他在浙江的工作和生活经历,真诚的表达吸引越来越多人围坐倾听。我和同事会心一笑,觉得有戏了!当即整合鲜活的同期声,将这段以情感为内核的现场,剪辑成13秒钟的短视频进行碎片化传播。短短两个小时,冲上抖音、微博等多个社交平台热门榜。顺着这样的思路,我们还记录下深夜跨越蜿蜒山路,上门争取优质技工的人社部门负责人;推出系列优惠条件,只为吸引哪怕一名熟练工的企业代表等鲜活场景,短小精悍的四条短视频全网阅读量突破2000万+。真实鲜活的现场展现了浙江招工组的人文情怀,引起网友强烈共鸣,大家主动传播,纷纷私信招聘企业了解用工信息,不少企业为此开展招聘会,仅一天就迎来千名网友报名登记,及时帮助相关企业填补用工缺口,形成良好的互动传播力。

   在这次“千里招工”之行中,我深深感受到,不论是电视报道还是短视频,蹲点报道还是新媒体爆款,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万流量,更要始于足下”。招工小组抱着每争取一个工人,就能帮企业多运行一个班组、多开一条产线的心态,在陕南茫茫大山中,坚持再走一段山路,多跑一个村子。我们亦是如此,再多走一步,再多看一眼,不断抓取动人的细节,才能让报道充满张力和浓浓的人情味。

 

时间:2023-03-03 来源:浙江广电集团
作者:浙江广电集团总编室供稿(作者 高炳远) 编辑: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