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公”的魅力

   岁末年初,各级党政机关又到了年终总结盘点和谋划明年工作的时刻。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究竟该以什么样的姿态拥抱未来呢?

   时光回溯到60多年前。1959年8月21日,毛泽东同志视察浙江金华,在专列上召集金华地县负责人座谈。

   毛泽东提到了一个人,“方岩山上有个胡公大帝,香火长盛不衰,最是出名的了”“其实胡公不是佛,也不是神,而是人。他是北宋时期的一名清官,他为人民办了很多好事,人民纪念他”。

   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很重要啊!”

   毛泽东说的胡公,名胡则,字子正,婺州永康人,出生于北宋初年,家境贫寒,勤耕苦读,27岁荣登金榜,是永康第一个进士。胡则三朝历政、十握州纲、六持使节、两任计相、功国利民。

   胡则受到历朝封赏,天下有胡公庙宇三千,百姓尊称他为“胡公大帝”。若“香火”可折算“流量”,胡公定是不折不扣的现象级“流量王”。

   胡公文化何以能穿越千年,余音不绝、魅力不减?

永康胡公祠(图片来源网络)

   (一)

   “正在热播的浙剧《县委大院》主人公说:“只要你干的一件事能被老百姓记住,那就不容易了”,而胡公让人记住的事何止一件两件。

   宋明道元年(1032年),年已七十的胡公出任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当年江南大旱,赤地连绵。胡公上奏:永免江南十四州身丁钱。不少朝臣攻讦他只顾百姓的粮袋,不管朝廷的钱袋。

   胡公毫不动摇,详述民众之困苦,尽诉丁钱之积弊。宋仁宗为三朝元老胡公的忠君爱民情怀所动,下旨:永远免除衢婺两州丁钱。衢婺百姓喜大普奔。

   更早的宋天圣三年(1025年),63岁的胡公刚出任福州知州,朝廷拟将福州的庄田提高租米。他体察民情,查明事实,上奏劝阻。朝廷同意不加租,后来又打算将庄田收回变卖,定价又高,百姓激愤。胡公再次上奏,建议降低田值,可他的奏章如石沉大海。

   胡公第三次上奏,部下力劝。胡公知道,坚持上奏会触怒朝廷;但是他更清楚,庄田是众多佃农养家糊口的支柱。在百姓命运与个人前途面前,胡公毅然选择了前者。“百姓疾苦,剌史当言之;而弗从,剌史可废矣!”手拿乌纱帽,为民请命。

   胡公舍官身保庄田之举,终引起朝廷重视,下旨其值减半,宽限三年。三年后又予全免。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胡公文化的精髓,也是天下百姓对历代官员最基本、最朴素、最重要的官德期盼。

   而为民造福,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一条主线,与老百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也是每一位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

   习近平同志在视察永康方岩时,曾在胡公祠广场镌刻毛主席赞评胡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语录照壁前深情地说:“在宁德当地委书记的时候,我提出来的号召就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它作为座右铭。”

   据不完全统计,习近平同志关于“胡公与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精神”的讲话、指示、文章先后共有22次。

   (二)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一千古官训永不过时,但知易行难,绝非轻轻松松能实现,常常前方有阻力,上方有压力,动辄有风险。

   宋天圣八年(1030年),68岁的胡公迎来了仕途上最辉煌的时期——他由河北都转运使升为给事中、权三司使。三司使,又称计相,是宋代主管全国财政经济的最高长官。

   山西的解盐,是北宋重要的食盐产地,也是重要的财政来源。当时,解州盐池的盐堆积成山,而百姓却无盐可食。

   如何解决盐荒?胡公经察访,提出“盐制改官卖为商销”。然而,在当时重农抑商的社会环境下,这个提议引起了朝中官员的极力反对,认为有辱圣人治国之道,更有人攻讦他是官商勾结。

   胡公深知官盐官销,实施多年,利益错综复杂,自己又深受丁党之累,一有不慎,就会授人以柄;况且,胡公已经68岁,正常情况下再过两年就退休了,是不是还值得领衔改革?

   事实是——胡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义无反顾,与盛度、王随一起,再奏《通商五利之法》,言之有据、切中时弊,宋仁宗准奏,新盐政施行。有市场竞争,盐的价格降了,质量好了,买卖顺了,百姓乡亲得益了。而胡公却因改革得罪权贵,一年后从计相贬为知州。

   盐法改革,是宋仁宗支持、胡公主导的北宋立国以来的第一次经济改革,它冲破了传统观念,使商业得到重视与发展,也启蒙影响了宋代后来的系列改革与文化理念。

   胡公为何如此坚韧坚硬坚持?因为他深知百姓“丁钱永免无拘束,苗米常宜有限收”的殷切期待,清楚“鱼龙与百姓孰重,茭菱与稻粱孰要”的不二选择。以勇气改变那些能改变的,成为他一生不懈的自觉行动。

   (三)

   愈挫愈奋、一腔孤勇,并非胡公的唯一标签,眼界开阔、善于变通,也是胡公文化的品格和禀赋。

   宋天禧三年(1019年),胡则任广南西路转运使,有一艘外国商船在海南遇险,向宋朝官府求救。

   胡则即命琼州府贷钱三百万给外商,但遭到不少官员劝阻,认为外商语言不通,船又没有根,不能冒险。胡则说:人有难,要相帮。外商向大宋求救,如置之不理,岂是大国应有的风度!再说开拓海路,通商四方,利华益邦。

   他毅然自己担保,救援外商。后外商回来,返还借贷十倍——三千万!宋真宗表彰胡则胸襟广阔、敢于担当、睦邻怀远、为国争光。

   当年,习近平同志在方岩胡公祠的“睦邻怀远”壁画前指示说:“我们也要像胡公‘睦邻怀远’那样招商引资,搞好对外开放。”

   (四)

   刚刚结束的卡塔尔世界杯跌宕起伏的剧情告诉我们,江湖永远不是一个人的,都有山高水低时。而身居庙堂之上,只有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时代才会为你留下鲜明标记。

   胡公在两浙曾主政睦州、温州,并两任杭州知州。他始终秉承以民为本,坚持务实笃行。

   宋天圣四年(1026年),胡则任右谏议大夫、首知杭州。当时,钱塘水患肆虐,百姓流离失所。胡则一上任,即带幕僚和工匠勘察钱塘江;发布的第一道知州令,即修建钱塘堤防。

   水患变成水利,得到了民众拥护,也为后来的另一位杭州知州苏东坡治理西湖打下了基础,才有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西湖美景。杭州百姓称胡则为神,在西湖龙井为他建了生祠。

   (五)

   天地间有杆秤,秤之砣乃百姓。正因为有了胡则“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与担当,才有了后世百姓奉若神明的“胡公大帝”。

   胡公文化生命力蓬勃、凝聚力强大、发展力深远,其源泉在于胡公始终不忘夙夜奉公的初心、为国分忧的使命、勤廉有为的担当、务实笃行的品性。

   党的二十大召开前一日,习近平同志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坚持人民至上》。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早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高频词。

   珍惜民力,为民办事真心实意、躬身而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绝不半途而废、虚言搪塞、装样子划水,胡公树立了榜样,也提供了镜鉴。胡公精神犹如甘泉清风,源远流长。

 

时间:2023-01-03 来源:浙江省记协
作者:季谐(执笔 胡联章) 编辑: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