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旭东:做一支有趣有料的短视频队伍

余杭区融媒体中心“影像24小时”的创优经验

   作为互联网时代最主要的内容传播方式之一,短视频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重要部分。2019年,余杭区融媒体中心成立短视频团队,在短视频方兴未艾的时刻,一个基层媒体单位率先行动,集合中心最强的编导、摄像、制作组成班底,倾力打造短视频品牌“影像24小时”。三年来,这个年轻的团队聚焦优质内容生产,完成了各类创意类短视频、新闻类短视频、短纪录片、公益广告等作品40余件,获全国性短视频大赛奖项17件,其中省级新闻奖(政府奖)一等奖5件。

   把年轻人的创造力从繁琐的日常工作中解脱出来

   2018年夏天,我在家里点了一份外卖,开门取餐时,眼前的一幕令我震惊:一个拄着拐杖的独腿外卖小哥,艰难地将手里的外卖送上了五楼。这位叫王建生的坚强外卖小哥,随后成为了余杭区融媒体中心独家挖掘的热点事件,各类微信推文、连续报道、短视频经国家级媒体转载后,一天的点赞量就突破了10万+。但是在年底参评某个短视频创作大赛的评奖时,这个题材却被另外一家社会自媒体机构拍摄的短视频夺得了大奖。独家挖掘的优秀选题,奖项却旁落他人,我又被这件事深深刺激到了。

   “县级媒体机构缺的不是优质内容,缺的是创作的时间和精力。”县级媒体每天承担着大量指令性程序式的宣传任务,这些年轻的视频创作者很容易陷入疲于奔命的状态,根本无法享受创作带来的美好和愉悦。

   外卖小哥的案例发生后,我们下定决心要组建一支“单纯为创优而生”的视频团队,把散落在各个部门的有想法的编导、文案、摄像、制作集中起来,组建了短视频部,大家给团队取名“影像24小时”,初心很简单,就是想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下这个城市里发生的点点滴滴。

   单位给了团队绝对的“自由空间”,一不下任务指标,二不出命题作文,三不拘泥于朝九晚五的工作方式。只要是好的选题,可以不惜时间和精力去反复打磨。没有了这些日常工作的框架束缚后,“影像24小时”团队内在潜能被彻底激发,这些年轻人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观摩学习优秀的经典视频案例,不断开展头脑风暴,碰撞出创意的火花,也让创作的短视频产品有了质的提升。

2021年初,影像24小时团队在拍摄短视频《我愿为你上晴空》时和之江实验室飞行器团队负责人谢安桓(后排左二)合影。

   用好的作品解读时代气质

   2021年夏天,“影像24小时”团队拍摄了一名叫张婷的女孩,90后的她是一名牛肉生鲜直播博主。深夜2点的杭州农副物流市场,在满眼横肉和光着膀子的屠夫中,张婷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她非常娇俏可爱,在那个环境里,张婷一下子吸引了我们。”编导沈雯说,但促使大家想要去拍摄张婷的原因,则是深入了解之后,这个年轻姑娘身上所展现出来的勤奋和自信。在过去的300多天里,张婷在她的直播间卖出了至少4500头牛,但是她不愿意被贴上“牛肉西施”的标签,而是想用自己的努力换回长久的认可。沈雯说:“拍摄和记录张婷这样一个小人物,是因为张婷的故事给了我们观察和解读浙江新一代创新创业精神一个鲜活的样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余杭这方水土上成长起来的人,血液里始终流淌着勤勉、务实、创新的基因。”

短视频《我不是牛肉西施》拍摄现场

   今年年初,杭州余杭南湖边一支特殊的科研队伍引起了沈雯和她同事们的注意。在一个满是杂草人迹罕至的废弃旧谷仓里,却隐藏着之江实验室最前沿的低空智能载人飞行器研究。“拍摄科研团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这些理工男大多不善言辞。”为了更好地融入拍摄对象,沈雯带领“影像24小时”团队的小伙伴们跟踪记录了飞行器团队近三个月。拍下了我国科研一线年轻人们最真实生动的工作状态。作品《我愿为你上晴空》获得了今年学习强国全国县融优秀作品夏赛的一等奖。

   这些年,“影像24小时”团队所创作的片子,都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那就是用小切口来反映大主题,小人物来展现大情怀,小故事来映衬大时代。编导沈雯说“作为基层媒体的最小单元,我们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贴近第一线。而我们拍摄的每一个小事件小人物里,都印刻着我们这个时代前进的点滴。”

   头脑风暴碰撞出更多创意火花

   在“影像24小时”团队的工作流程中,讨论会是贯穿整个片子拍摄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有时候,为了一个片子如何能够更好地呈现出视觉化的效果,大家往往要讨论到深夜。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头脑风暴中,许多创意火花也不断被点燃。

   2020年,当团队开始创作一条体现浙江和贵州两地扶贫协作的片子《红阳寨》时,大家觉得以往在画面下方出字幕的方式过于传统也不够生动,经过一番讨论,大家想到了把字幕用动态的形式穿插在画面里。比如当苗族绣娘从绣片上拉出一根丝线的时候,丝线上却坠着一行字,详细说明一个苗族绣娘一年会用掉多少根针,而当这个苗族绣娘掀开家里的锅时,雾气氤氲中出现的字幕则详细介绍了两地协作给这一户农家一年可以增加多少收入。这些生动有趣的字幕表达方式,让观众在观看画面的同时,清晰感受到了我国脱贫攻坚战中所取得的成果,就是如此融入生活,饱含烟火气。

短视频《红阳寨》用了创新的手法来设计字幕的出场方式

   在今年创作的作品《杭州西站:大国制造 为民族筑梦》、《破风》等片子中,团队运用一镜到底、水下水上穿越等拍摄手法,打破了传统视觉画面的束缚,给观众呈现了全空间无死角的沉浸式观感。

   “有时我也觉得很幸运,有这样一群有着共同情怀和梦想的人,一起坚守,一起经历,趟过时间,抵达梦想。”团队负责人沈雯说,在这样一个大时代,身为记者,是否有能力完整了解时代的面目和意义,这是这个职业给予我们的使命和价值。而在所有变化里,总有一些东西会历久弥新。那就是,无论媒体变局多么剧烈,传播介质如何进化,她相信,人们永远需要优质稀缺的信息,深刻多元的思想,和温暖心灵的情怀。

   (冯旭东,余杭区融媒体中心主任。)

 

时间:2022-12-12 来源:浙江省记协
作者:冯旭东 编辑: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