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百林:不变的初心

   其实我内心有些惭愧和惶恐,因为《好新闻的故事》一书中的不少作者是我的领导、前辈和老师。作为一名并不算年轻的后辈,我采写的新闻作品还有不少需要提升的地方,算不上是真正的“好新闻”。

   《好新闻的故事》一书中,收录了我2014年12月采写的消息《马德里迎来首趟“义新欧”货运班列》。这是我利用年休假时间,自费赴西班牙采写的,作品后来有幸获得2014年度中国新闻奖的消息类二等奖。这是我第一次出国采访,也是第一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回顾当时的采访经过,我至今依然心怀一颗感恩之心。因为是自己孤身一人出国采访,同时也是第一次出国,所以在采访的前期准备和正式采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在此过程中,当时的报社领导陈东老社长、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西班牙华人华侨协会等机构都给予我很多的帮助。因此,尽管7年过去了,我依然要真诚地对给予帮助的诸多领导和朋友衷心地说一声谢谢!

   关于7年前的具体采写经过,我已在《好新闻的故事》一书的采访札记中详细写过,现在,我主要从自己的实际工作角度,结合学习二十大报告相关精神,以及最近3年来自己经常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向各位领导、老师汇报一下自己的所思所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对于总书记的这一论述,我非常赞同,也深有体会。

   最近几年,不少人都在说,报纸没人看了,一些报社的同行也忧心忡忡。我想,总书记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论述,给传统媒体尤其是报社指出了一条发展方向。

   最近3年,我与金华日报人文团队的小伙伴一起,积极探索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地市党报人文新闻的新闻采写、文化挖掘、深度融合、政务服务等工作,并取得一些初步进展。

   其中,“中非合作 金华样本”系列报道获得2020年度浙江新闻奖一等奖,并被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吴鹏长篇批示肯定;2020年的“探秘金华古塔”系列报道,上个月已由中国市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去年的“千年文脉 诗路金华”系列报道,已进入出版流程;今年的“访金华书院 探浙学之源”系列报道还未结束,金华一家单位就主动拿出37万元,专门支持这组报道的正式出版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人文报道都是跟金华市相关部门合作推出。其中,“千年文脉 诗路金华”和“访金华书院 探浙学之源”两组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分别得到金华市文旅局1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在当前传统媒体普遍面临经营压力的背景下,金报人文领域走出了一条“新闻创优+文化挖掘+政务服务”的特色发展之路,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我想,这3年金报人文的相关报道之所以有读者愿意看,甚至有相关单位愿意出钱参与合作,就是因为我们一直在坚持“文化自信自强”。

   习近平总书记还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最近3年来,我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在当前媒体融合和移动优先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传统的报社文字记者,我能否再次胜任类似“首趟‘义新欧’班列抵达马德里”这样重要新闻的独立采访和融合呈现?

   当然,如果只需要作出一个肯定的回答,很容易。但是,回答之后,是否真的能做到“知行合一”呢?

   其实,这也许就是一名中年记者无法回避的“职业危机”:冲动少了,理性多了,工作激情随着年龄增长而有所消退;创新少了,固化多了,本领恐慌随着媒体融合而越来越强。

   怎么办?我想,唯有始终心怀追寻好新闻的初心,才能永不懈怠,越战越勇;才能顺势而为,永葆年轻!

   为了更系统地学习新媒体各项技能,前年12月,44岁的我加入考研大军,去年6月被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专业录取。通过一年多的专业学习,已初步掌握多项媒体融合技能。从今年7月起,我带领金报人文团队,跟金华双龙管委会合作推出一组“探秘金华山”短视频专题,这是一种“新闻采访+文艺创作+文旅推广”的新型短视频,每周1期,一共制作15期,双龙管委会对作品非常满意。

   结合这次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回顾这3年的金报人文新闻实践和自己的媒体转型探索,其核心依然是追寻好新闻。这是一名中年记者,尤其是一名中年报社文字记者面对媒体深度变革大潮时,作出的必然选择。尽管在转型的过程中,有过迷茫,也有过困惑,但我始终没有忘记前进的方向,那就是:追寻好新闻!因为我始终坚信,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坎坷,无论转型的过程有多煎熬,只要我们主动拥抱变革,坚守新闻理想,就一定能顺利走出中年记者的“职业危机”!同时,我也始终坚信,在追寻好新闻的道路上,也许很辛苦,但一定不会孤单,因为,我们有很多志同道合、心怀梦想的同行和老师!

   (何百林,金华日报记者。《好新闻的故事》作者代表。)

 

时间:2022-11-29 来源:浙江省记协
作者:何百林 编辑: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