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莹:短视频评论让党报声音传得更远

   ●从笔头走向镜头,不仅党报评论在传播、题材、表达等方面都作出了适应性调整,评论员也实现了从“好笔头”到“十八般武艺”的历练和提升。从幕后走到台前,评论员要承担的是一个活跃、有存在感、有号召力的意见领袖角色,不仅要放大“好笔头”的传统优势,还要练就镜头演绎、情绪互动、视频剪辑和制作等多种能力,形成鲜明的个人特色。

   ●短视频技术的运用,让评论员用一个视频剪辑软件,就能将原来需要用大篇幅文字描述的论据转化为简洁的视觉语言,不仅让观点表达更纯粹,还增加了评论的信息含量和细节张力,给予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

   ●既有内容也有渠道,既有质量又有推广,才能真正让正能量成为“大流量”。这是党报评论应有的自信,也是党报评论人应有的本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评论是党报的旗帜和灵魂。在媒体融合进程中,做大做强党报评论,让“金话筒”的声音传得更远,不仅是大势所趋,更是党报的职责所在。

   2018年年底,以媒体融合改革为突破口,嘉兴日报社改组新闻评论部为全媒体评论部,在读嘉客户端开设思享频道,一边发力报纸评论的融合传播,创新重点评论及《嘉兴时评》推送方式;一边发力新媒体评论的生产创作,开设《读嘉评论》《读嘉视评》《禾城新语》等新媒体评论栏目,探索短视频评论等新产品的生产,以好渠道推广好内容、以好内容壮大好渠道,擦亮党报评论品牌,放大党报评论声音。截至2022年6月底,已经生产出多条阅读量超过22万的短视频评论爆款产品和融媒体系列评论产品,《读嘉评论》平均阅读量达到4万+。

   放大原创优势

   过去10多年,以《嘉兴时评》为阵地,嘉兴日报社在本地评论、独家观点生产方面积累了充足的“存量”,成为推动评论员从笔头走向镜头,开拓“增量”的优势和底气。

   2022年春季,嘉兴暴发了多场疫情,成为浙江省战疫的主战场。《嘉兴日报》在头版《嘉兴时评》栏目和读嘉客户端思享频道不间断推出33篇战疫评论,创造了嘉兴传媒史上的纪录,短视频评论更是大显神威——《你守护我平安,我送你以温暖》阅读量突破22万;《一棵春笋背后的城市韧性》《不解防的解封,才是对春天最好的守护》等多条短视频评论引爆嘉兴舆论场,获得了从市委书记到市民读者的广泛转发,使“城市韧性”成为嘉兴疫情防控的关键词。这些短视频评论抓住“小屏幕”以短、小见长的特点,关注热点、针砭时弊、快速发声也敢于发声,每条三四分钟,阅读量均在4万以上,树立了主流媒体的良好形象。

   从笔头走向镜头,不仅党报评论在传播、题材、表达等方面都作出了适应性调整,评论员也实现了从“好笔头”到“十八般武艺”的历练和提升。从幕后走到台前,评论员要承担的是一个活跃、有存在感、有号召力的意见领袖角色,不仅要放大“好笔头”的传统优势,还要练就镜头演绎、情绪互动、视频剪辑和制作等多种能力,形成鲜明的个人特色。

   也必须看到,移动互联网传播的快与评论思考写作的慢天然是一对矛盾。没有哪个评论员能光靠“快”或是“产量大”而获得影响力。相比“慢发言”“不发言”,“低品质的发言”危害要大得多。坚持内容为王、坚守评论初心,才能让短视频评论成为传播正能量、引导正向社会舆论、温暖凝聚民心的有效载体。

   厚植话语优势

   在评论融合发展中提升内容品质、完善表达形态,嘉兴日报社努力让评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更符合传播规律、更契合现实脉动、更符合受众要求。

   移动互联时代,传统党报评论要想增强传播力,应加强选题与现实的联系。顺应全媒体时代的读者需要,嘉兴日报社显著增加民生话题的“出镜频率”,让评论话语更加贴近读者。2022年3月15日到5月6日,《嘉兴日报》头版《嘉兴时评》栏目连续推出30篇战疫评论,其中1/3聚焦民生话题。《你守护我平安,我送你以温暖》《不解防的解封,才是对春天最好的守护》等多篇评论选题直接来自社区群和小区群;《每一份温暖的守望,都是迈向春天的脚步》《爱心西瓜甜了一座城,温暖一“嘉”人》《防疫需要更多勤善和美的嘉兴好房东》等,评论的是“‘大白’救‘大白’”“‘南京鱼哥’卖瓜战疫”“中国好房东”等市民津津乐道的热点话题;《一棵春笋背后的城市韧性》《拎好“菜篮子”,也要抓紧“钱袋子”》,从市民餐桌上的一个春笋、农民菜园子里的一个蘑菇入手,回应广大市民对稳价保供、农产品滞销的关注。这些评论坚持小切口、大主题,通过在话题性、可读性、观点性上下功夫,贴近读者但不迎合读者,赢得流量但不“讨好”流量,用图、文、短视频并茂的评论语言说服人、感染人,促进主动思考、达成广泛共识。

   论据可视化会让观点更鲜活动人。以战疫为契机,2022年3月,嘉兴日报社对读嘉客户端思享频道进行了全面改版。有视频了、图片多了、版面美了,是读者对改版后《读嘉评论》的第一印象。不过,对于表达思想和观点的党报评论而言,视频、图片和版面设计不仅意味着“美颜模式”,更是会说话的论据,是为观点服务的。

   短视频技术的运用,让评论员用一个视频剪辑软件,就能将原来需要用大篇幅文字描述的论据转化为简洁的视觉语言,不仅让观点表达更纯粹,还增加了评论的信息含量和细节张力,给予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比如,《一棵春笋背后的城市韧性》,将嘉兴一夜建起两座临时蔬菜批发市场的视频新闻剪辑到短视频评论开头,省去了文字赘述;《防疫需要更多勤善和美的嘉兴好房东》,以画中画的形式,将“中国好房东”与租客友好互动的现场花絮呈现在短视频评论中——热气腾腾的饭菜、送饭上门的房东、租客感激的笑脸,诸多情绪和氛围细节为评论的细节表现力加分不少。

   重构传播优势

   “评论员文章”一直是嘉兴日报社的金字招牌,在引入短视频、图片等新媒体评论语言后,经过主题再提炼、内容再升华,成为读嘉客户端上的“王牌部队”。4月18日到23日,在嘉兴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的关键时刻,嘉兴日报社在头版推出6篇“嘉兴战‘疫’力量”系列评论员文章。这组系列评论由总编策划并指导写作,全景回顾嘉兴战疫历程,总结经验,提炼启示,经读嘉客户端转发后,总阅读量突破22万,得到市委书记转发,并亲自提出指导意见,为嘉兴战疫敲响主流声音的“定音鼓”。

   2022年4月7日,嘉兴市主城区南湖区启动全员核酸检测,嘉兴日报抖音号推出短视频评论《你守护我平安,我送你以温暖》,呼吁广大市民对基层防疫工作多一分理解和信任,对一线工作者多一些关爱和温暖,受到广泛好评,阅读量迅速突破22万。

   随着《嘉兴时评》的“定盘星”作用越来越突出、“金话筒”声音越来越响亮,《把需求清单变成精神富有的幸福清单》《用“绣花”功夫绣出城市品质》等多篇作品,也得到嘉兴市委宣传部微信公众号“嘉兴宣传”、嘉兴市政府微信公众号“嘉兴发布”推送,在党委、政府的舆论主场打造出一个观点广场,进一步让主流内容被更多用户“读到”“看到”“听到”。

   这样的传播效果充分说明,既有内容也有渠道,既有质量又有推广,才能真正让正能量成为“大流量”。这是党报评论应有的自信,也是党报评论人应有的本领。

   放大队伍优势

   自2007年启动党报评论改革以来,嘉兴日报社就致力于打造一支“人人都会写评论的记者队伍”,在评论部设置“评论记者”岗位,不仅对本部门也对其他部门记者开放。评论力量开枝散叶,让嘉兴日报社的评论多点开花。目前,嘉兴日报社南湖分社、秀洲分社等都在开展评论工作,获得当地党委、政府好评。

   2021年11月,在总编、分管副总编的亲自策划推动下,嘉兴日报社整合全媒体评论部主力评论员和海盐分社力量,成立融媒体评论战队“嘉评如潮”,致力于融媒评论创新,在读嘉客户端推出新栏目《盐姐姐观察》。

   同时,在《嘉兴日报》融媒版和读嘉客户端开设《禾城新语》栏目。不同于《嘉兴时评》《读嘉评论》的嘉兴人评嘉兴事,《禾城新语》面向全国征稿,开辟了一个外界看嘉兴、评嘉兴的全新评论视角。作者来自全国各地,不问学历、不问年龄、不问背景,有媒体人、大学教师、公务员,极大地丰富了嘉兴日报社评论话题和视点。

   2022年5月,嘉兴日报社举办禾时评网络评论大赛,由资深评论记者担任代言人,面向全国广发“英雄帖”,邀请优秀评论人才,共同加入评论融合大潮,成为主流内容的“放大器”、主流议题的“稳定器”、主流价值的“扩音器”,让《嘉兴时评》的声音传得更广、更远,让主流价值更加深入人心。

   (作者汪莹系嘉兴日报全媒体评论部副主任)

 

时间:2022-08-08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汪莹 编辑: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