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后的你还读书吗?

  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到来,“读书”再一次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

  最近,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坚持每天阅读的60后比90后多近一倍。这个数据无疑让人大吃一惊——在传统的印象中,以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年轻人不仅有求知欲,也有更强的学习和阅读能力。那么,为什么他们的阅读热情反倒不如长辈?

 

  互联网上曾有个段子,说的是高考可能是我们一生中知识储备最丰富的时刻。欢笑过后,细细想来,看似夸张的段子可能恰恰点到了我们的“痛点”——自从离开校园,踏上社会,很多年轻人确实放下了书本,不再阅读。

  或许我们也不能苛责年轻人“不爱学习”。因为,如今的生活节奏如此之快,工作压力如此之大,而想要在大城市中扎下脚跟,又不能不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天忙碌下来,不管是在漫长的通勤路上,还是在短暂的休闲时光里,很多年轻人可能更倾向于好好休息,而不是挣扎起来读书。

   然而,如果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而失去了探索的勇气和兴趣,那么年轻人只会变得缺乏活力,甚至有可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工具人”。

  正因为新一代年轻人的生活环境和状态与前人不同,才更需要依靠阅读来使自己脱胎换骨。读书,可以帮助个体暂时摆脱现实的束缚,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空间。一本书就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新颖说得好:“读书没有理想的大环境,也没有理想的小环境。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有不读书的理由,而任何理由都不是真正的理由。”当然可以用工作的繁忙和劳累来“宽慰”自己,但选择阅读与否,其实终究取决于个人的意愿和毅力。

 

  也有人说,当下有这么多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和途径,为什么我们一定要选择阅读?无论是各类互联网平台还是更多视频、图像,不是一样也能让年轻人收获良多?

  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但人类在生活中所需要的,不仅是“接受”,更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正是这种养料。

 

  之所以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就是因为阅读是一种互动的过程,正如巴金曾经说过的,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我们才有可能真正通过阅读不断提升自己。

  年轻人当然要在日常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但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没有了阳光的照耀和滋养,长久下去,我们终究会因为缺乏活力和动力而枯萎、凋谢。越是多读书,就越是能深刻地感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越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所以,不管是不是在世界读书日,都让我们一起拿起书籍,开始阅读吧。

 

时间:2022-04-24 来源: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
作者: 编辑: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