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涛:我们是记者,我们在一线

——在全省防台宣传总结座谈会上的发言

(2021年8月12日)

   诸暨虽然没有台风正面直击,但是持续降雨、水位高,出现了全省1号洪水,诸暨境内首次出现同一洪水湄池站、枫桥站两站水位超警戒水位,给诸暨造成了不小的损失。险情就是命令,诸暨市融媒体中心快速响应,组建近百人报道团队,风雨兼程、逆风而行、临危不惧、冲锋在前,5天全媒联动发布467条新闻,点击量达300万+,践行记者“四力”,体现媒体担当。

   7月24号开始,受台风外围云系影响,诸暨市的应店街、次坞等乡镇就出现了小流域山洪,我和同事们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第一天三辆车趴窝,两台摄像机进水。为了保证第一时间传回报道,我和我的同事们站在40多公分深的洪水中,顾不上雨水打在脸上和手机屏幕上,用手机拍摄回传,并与后方连线。我清晰记得,24号当天,我在水中泡了4个多小时,用一台手机发回两条新闻,同时跟绍兴电视台、浙江卫视进行了两条连线报道。当天晚上10点半,我才回到办公室,全身湿透,匆匆换了身衣服,又开始去联系安置点的报道。

   7月25号晚上,是“烟花”侵袭期间,诸暨水位压力最大的一个晚上,表面风平浪静,实际险情四伏,在防指指挥部24小时值班的同事不断传来枫桥江危险、永宁水库水位到溢洪口了……晚上11点半,我们还是决定分成多路去乡镇。大家都说,我们是记者,有记录历史的职责。

   抗台数日,我为自己是记者骄傲,我为我的同事们骄傲,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危难时刻见担当”,什么是真正的媒体人,无畏艰难、记录历史。

   我们有位女记者,叫周凌霄,是最早到达救灾现场的记者,当时摄像进不去,她趟着几十公分的水进入现场,用手机拍摄回传大量素材,还请当地的村民帮她拍摄出镜,赶上了当天中午的节目播出,因为淋雨时间长又一直泡在水里,她回来就感冒了,但仍然喝着感冒冲剂,一直坚持到最后。还有一位50岁的女记者,平时跑的是教育线,7月25号晚上,就是诸暨的不眠夜,她和摄影记者郭斌一直到凌晨3点都还在山下湖镇跑现场,当时山下湖镇因水位超历史水位,多个村已紧急被转移,最后她是被中心领导勒令回城的。

   7月26号晚上大雨,我和同事赶去次坞镇凰桐村采访,高速路口一下来已经一片汪洋,我们的车子根本无法前进,只能下车走。走到半路根本分不清哪里是路哪里是水,我和同事闫帅一不小心掉进了水沟里,起身,水已经齐腰,鞋子被冲走了。上来后,大家互相搀扶着走。台风期间,我和同事一起,与央视、浙江卫视、绍兴电视台完成了7场现场连线,在一线为上级媒体供稿40多条,在诸暨融媒报道中发出大量一线报道,及时传递了抢险救灾一线好声音。

   五天五夜,我们每位一线记者几乎都在水里泡了10多个小时,每天每人都随身带着五六套衣服,很多人就睡在单位,为的就是能够在第一时间快速响应。大清早的会商现场有我们,半夜的抢险现场有我们,灾后的生产自救现场同样有我们,因为我们心中都有媒体人的那份责任和担当。台风结束后,我们诸暨融媒体中心给自己做了一个短视频,片尾最后一句话是“无论何时,媒体与责任同在”!献给浙江所有的媒体人!

 

时间:2021-08-16 来源:浙江省记协
作者:胡正涛(诸暨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编辑: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