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雪君:党报让我活出生命的意义

我和党媒的情缘(9)|党报让我活出生命的意义

   郑雪君,1961年3月出生,中国新闻名专栏——温州晚报《雪君工作室》栏目主持人。高级编辑。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党的十七大代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1992年12月进报社工作,总是把来报社求助的弱势群体当作自己的亲人对待,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策划的“不让一个贫困生失学”系列活动为16000名贫困生解决了学习费用;连续四次赶赴四川雅安,筹资上千万元,在当地兴建了一座“温州慈善楼”;专程赴非洲埃博拉疫区赈灾,受邀到荷兰、美国等地宣讲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德,讲好温州故事、浙江故事。

   今年七月一日,恰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越来越近之时,我这个1984年入党的共产党员,回顾历年来自己在党报精心培养下磨砺成长的过程,不禁思绪万千:我遇到了一个好时代,我遇到了一个好平台!

   1  党报的召唤

   1992年底,时任温州第二棉织厂党委副书记的我,因为党报的召唤,迎来了人生一个华丽转身。当时,看到温州日报公开招聘新闻记者的消息,我认为通过当记者写报道,能更好地实现弘扬真善美、鞭笞假丑恶,所以就辞掉了二棉厂“铁饭碗”工作,选择当一名党报记者。报到那天,报社领导告诉我,温州日报要创办一张新的报纸——温州晚报,这次报考录取的30个人全部到温州晚报工作,试用期3个月。当时我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背水一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2  党报的磨砺

   一开始,我在要闻部跑社会新闻,每天早上都争取第一个到报社,晚上最后一个回家。记得当初,我骑着一辆旧自行车跑十几家单位采访,一天写七八篇稿件,但几乎都被编辑或老总枪毙。以前,我是二棉厂“一支笔”,但是到了报社心理落差有点大。试用期最后一个月时,要闻部主任向我发出了最后通牒:“如果写的文章总见不了报,你再勤劳也不会用你了,只好让你走人了。”我很紧张,经常三更半夜不回家,在报社写稿,尽管很努力,但稿子还是见不了报。

   后来,我试着看编辑改稿,看他们怎么修改记者写的报道。有一次,我壮着胆子去看总编辑改稿,这才慢慢摸出门道来。三个月试用期的最后一个星期,每天报纸上都能看到“郑雪君”署名的稿件了,有一天居然一下子发了6篇,全部在头版。“开悟”之后,我就跟打了鸡血一样,写稿更加积极了。有一年到了年底一统计,发稿量有700多篇。晚报总编辑对我说:“你可能创了一个全国晚报新闻纪录了!”

   进报社第二年,报社领导调整我跑时政新闻,市里主要领导的活动安排我去采写。这一年我又碰上了可遇不可求的采写新闻的机会,百年不遇的94大台风来临。我一个星期没回家,和大家一起采写的抗台救灾连续报道,获得了中国晚报好新闻一等奖,之后每年都有获奖作品。

   当记者的第三年我学会了新闻策划,一年策划了20多个活动,有几个活动在全国也有影响力。我印象最深刻的策划是,当年中央大力宣传新时期的好干部孔繁森,我得知孔繁森领养两个藏族孤儿,身后还欠有一万多元债务时,就通过采访积累的人脉资源,立即联系了温州两家民营企业,落实了赞助事宜,由其中一家企业负责承担两个藏族孤儿学习生活的一切费用,另一家企业负责清偿孔繁森遗留下的一万多元债务。这事经报道后,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新华社转发了本报的新闻,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温州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形象。

   3  党报大平台

   2003年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当时,温州各家媒体竞争激烈,同质化现象颇为严重。温州晚报编委会决定创办一个同城媒体没法模仿的品牌栏目。我当时已经获得浙江省首届飘萍新闻(人物)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在温州新闻界和读者当中有一定知名度。2003年7月1日,建党82周年之际,温州晚报推出了以我名字命名的《雪君工作室》栏目。这是温州晚报给党的一份生日礼物,也是报社编委会为我量身定做的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平台。报社领导认为我常年与党委政府打交道,与机关部门有良好的工作关系,且心地善良,喜欢做好事、善事,所以编委会给工作室的定位是:“为弱势群体提供人文关怀;架起市政府和老百姓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18年来,《雪君工作室》一直坚持为百姓群众服务,经历了为某个陷入困境的个体服务到为一些特别需要帮扶的群体服务;从为温州本地人服务,到也为外地乃至国外的有关弱势群体服务;从做物质层面的慈善到做精神层面的慈善;从单打独斗到整合全社会的资源为人民服务的转变和发展过程。

   “高分矮个进不了高校门”,是《雪君工作室》成立第一年做得最有影响的报道。当事人何健身高只有1.48米,被西南政法大学拒之门外。我打电话给省教育厅、教育部、西南政法大学等有关单位,推出连续报道,最终让当事人圆了大学梦。这组报道获得了2003年度中国晚报好新闻大赛一等奖。

   在温州市委、市政府领导支持下,一位又一位市领导和部门一把手到《雪君工作室》接听民生热线,倾听群众呼声。栏目积极充当市民和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我们策划的“不让一个贫困生失学”活动,为16000名贫困生解决了学习费用;连续操办19届“慈善大宴”,累计让17万困难群众受益。2009年,《雪君工作室》获得中国新闻名专栏后,我想应该开阔视野把好事做到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去。于是,在各级领导和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就有了“在云南挖掘30口温州井”“包机运送赈灾物资到玉树”等善举。2014年,《雪君工作室》把慈善办到了意大利普拉托,慰问大火中丧生的温籍华侨家属;2015年,向遭受埃博拉疫情的非洲献爱心等等。

   4  党报的鞭策

   每当我在工作上取得成绩的时候,特别是获得党和人民给我的荣誉时,党报总是不吝啬版面报道我的事迹。每刊登一次,我都觉得是一次鞭策,让我奋蹄扬鞭,再接再厉立新功。

   在我的书柜上,至今还保存着这样几张报纸:我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晋京开会的时候,人民日报于2007年10月14日以《郑雪君锐笔妙文解民忧》为题刊登了我的事迹。2013年1月我光荣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时,当月16日浙江日报以《为民代言,勇往直前》为题刊发了记者写我的人物通讯。2015年6月14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以《把好故事讲到宗教场所》为题刊登了我到宗教场所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紧接着,省委宣传部、省民宗局、省社科院、省社科联联合召开“坚持中国化方向,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座谈会,特邀请我参加并在会上发言,2015年7月7日浙江日报刊发了我的发言。2019年3月1日,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各家报纸都刊登了我获得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的消息以及我在表彰会上的发言摘要。我还记得有一次钱江晚报记者在北京采写两会新闻的时候,非常敬业,盯我一整天,从早上5点钟开始到晚上12点结束,以《郑雪君代表的一天》为题,写了一个版的报道。可以说,党报纪录了我前进的每一个脚步,不断地鼓励我、支持我、鞭策我,不断地向前、向前,不断地为人民服务。

   5  党报与使命

   2012年,我到了退二线的年龄。虽然行政职务没有了,报社领导希望我继续干一线的活,我欣然答应。我总觉得我来到这个世界,是带着使命来的。使命感很重要,有了它,生活、工作就会有动力,这或许也是我干活不累的原因吧。

   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到2013年,我一个地级市晚报记者荣获新闻正高级职称,同年还当选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2013年,我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期间采写的《张副总理,我讲的话您记住了吗?》荣获浙江省好新闻一等奖、赵超构新闻奖特等奖;2014年,我采写的《我国深化金融改革第一单落地,正泰华峰参与首批民营银行试点》获浙江省好新闻一等奖;我编辑的《温州慈善大宴办到非洲》荣获2015年度赵超构新闻奖一等奖;我主创并主持的《温州晚报公益道德讲坛》荣获2015度浙江省新闻名专栏奖、2019年度中国晚报优秀专栏奖一等奖。与此同时,我还获得了中宣部颁发的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和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称号等个人荣誉,《雪君工作室》栏目获得了全国妇联颁发的全国巾帼文明岗的殊荣。

   今年3月我到了退休的年龄,有人说,雪君你该停下来了,很多人劝我快点回家抱孙子。我想,只要党报需要,老百姓需要,我一定能做到退而不休,为老百姓做更多的好事实事,争取新时代的“人生下半场”能比“人生上半场”活得更精彩、更有意义。

传媒评论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投稿邮箱:cmpl@8531.cn

聚焦传媒大行业的创新变革

研究全媒体、全产业链的融合创新

打造媒体人交流经验、探讨新知的平台

订阅《传媒评论》杂志其实很方便哦

您可以在邮局订阅

邮局代号:32-229

全年定价96元

每册定价8元

您也可以通过编辑部直接订阅

订阅方法:发送“我要订阅”至公号后台

或电话 85311731 85311662

欢迎订购

 

时间:2021-05-29 来源:传媒评论
作者:郑雪君 编辑: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