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好新时代“记者之家”

5年来,浙江省共有78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这些成绩背后,倾注着浙江省记协不变的追求——

12月17日,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中国新闻奖、浙江新闻奖的获奖者组成巡回宣讲报告团,8名宣讲团成员一路走进湖州、嘉兴,一路去往绍兴、台州,开启了基层新闻单位的“送经”之旅。

“我们希望通过‘送经下乡’的形式,促进全省新闻工作者不断转变作风、改进文风。”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专职副主席俞文明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说。

创新评优评奖,做好“店小二”

2014年12月9日,首列“义新欧”中欧班列抵达西班牙首都马德里。《金华日报》记者何百林利用年休假时间自费赴西班牙采访,《马德里迎来首趟“义新欧”货运班列》后来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浙江新闻奖一等奖。近5年来,何百林采写的新闻作品四获中国新闻奖(其中一等奖2件),另有11件新闻作品获浙江新闻奖(其中一等奖4件)。今年8月,他本人荣获浙江省新闻界个人最高奖——浙江飘萍奖。

“许多坚守在一线的新闻人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践行自己的职业追求,我们也在不断创新评优评奖,表彰优秀作品、先进人物,激励新闻职业自豪感和使命感。”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傅亦军介绍,近年来,浙江省记协不断改进新闻评奖办法,使浙江新闻奖、浙江飘萍奖更加充分体现时代性、科学性、规范性和导向性。

一方面以“压缩总量、调整结构、突出重点、鼓励创新、传媒融合”为导向,压缩了奖项指标,使获奖作品质量更有保障。将新媒体作品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浙江新闻奖评奖体系,并相继设立了“媒体融合报道奖”“新媒体作品奖”等,大幅提高新媒体作品获奖比例,以引导激励新闻工作者创制优秀新媒体作品。此外,还设立了参评作品审核委员会,并在全国率先推出了作品报送、评审、公示、观摩一体化的新闻评奖网络平台。浙江飘萍奖的评选也重点向基层一线、媒体融合发展前沿的新闻工作者倾斜。良好的机制,让浙江新闻界在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中成绩突出。5年来,浙江省共有78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

培养先进队伍,做好“领头羊”

“新闻工作者的岗位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我们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真正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新闻工作者队伍。”俞文明介绍,浙江省记协连续5年举办全省新闻界“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使之成为新闻工作者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综合素养的品牌活动。此外,2016年以来,浙江省记协每年精选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和浙江新闻奖、浙江飘萍奖获奖者组成巡回宣讲报告团,以鲜活案例、亲身经历交流学习践行“四力”的感悟,至今共举办了30多场报告会,万余名新闻从业人员“取经”。

5年来,浙江省记协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培训班、研修班、学习会,基本将全省新闻从业人员轮训了一遍。此外,浙江省记协每年都会组织开展重大主题系列采访采风活动。俞文明表示:“我们将不断设计优化活动的内容与方式,通过火热的实践不断增强新闻工作者的‘四力’,锤炼优良作风,实现新闻宣传与队伍建设双丰收。”

加强行业监督,做好“啄木鸟”

《娱乐报道怎能如此导向》《党报这样“点评”合适吗?》《民生报道应客观》……一篇篇“一针见血”的监督文章出自浙江省新闻行业监督员李志成的读报阅评。“我每天至少看10份报纸,《浙江日报》《杭州日报》等党报自不用说,《都市快报》《钱江晚报》等都市报也一份不落,同时省内市、县的党报、都市报我也会看一些。”李志成告诉记者。

2004年,浙江省记协在全国率先创立了新闻行业社会监督制度,建立了一支由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新闻行业社会监督员队伍。“他们被媒体人亲切地称为‘极具典型的受众、很有专业水准的严师、心怀使命的诤友’。”傅亦军告诉记者,15年来,监督员提出了500余条批评建议,全省数十家媒体面对面多次交流互动。

 

时间:2019-12-23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作者:记者 黄琳 编辑: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