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2019年新春走基层践行“四力”感悟

前两天,一位今年春天在海岛蹲点时结识的采访对象给我打来电话。他叫毛军海,是中国最东部的治安派出所——嵊泗枸杞岛派出所所长,10多年来,他带领一群“孤岛英雄”共同守卫着1600多平方公里海域。他在电话里告诉我两个好消息,一个是我报道中提及的困难渔民,在民警结对帮扶之外,还收到了许多热心人送来的温暖礼物;另一个是,最近慕名而来的游客,带火了当地渔家乐,连派出所都成为了“网红”景点。

这个电话,让我回想起前不久那段难忘的采访经历:前往枸杞岛时,正值隆冬腊月,风急浪涌,船舶停航,海岛与大陆“失联”了近一周。航线恢复后,我历经4个多小时颠簸,才登上这座远离大陆50多海里的东海小岛,在之后的4天时间里,我们和驻扎在这里的民警同吃同住,还一同在凌晨乘着小舢板出海调解纠纷,结下了一段深厚的友谊。

枸杞派出所的守岛故事,是今年《浙江日报》改版后,刊登于亲历版——我和我的祖国——“浙报百名记者基层行”栏目中的一则长篇通讯《海岛兄弟连》。

我很庆幸看到这篇报道给这座偏远海岛带来些许欣喜的改变,我更庆幸通过此次活动锤炼增强了“四力”。

在深入基层中练就强劲脚力,在洞察生活中练就敏锐眼力,在勤学深思中练就过硬脑力,在书写时代中练就不凡笔力。深入基层一线之前,报社和部门领导就一再叮嘱我们,只有把基层跑遍、跑深、跑透了,本领才会大起来。这不仅是对记者编辑提出的要求,更是今年《浙江日报》改版的意义所在。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照亮之江大地,我和很多读者一样,翻开飘着墨香的《浙江日报》,惊喜地看到一张张全新的“面孔”。《之江新事》等一批聚焦基层和一线的“小鲜活深”栏目,更让我们一线记者心动的是,浙报还重磅推出了深读、亲历、人物三大深度报道板块, 主动设置议题,聚焦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关注社会热点,追踪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新现象、新问题。一位订阅《浙江日报》20多年的忠实“粉丝”告诉我,他特意珍藏了改版首日的报纸,还评价说:“改得好,贴地气,有内涵。”

正是这一轮大刀阔斧的改革和改版,对记者和编辑的“四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我们深入“走转改”,锤炼“四力”创造了宽广的舞台。

强劲的脚力带我们遇见更多精彩的人和事。今年以来,浙报的新闻队伍一直行走在之江大地,在最基层触摸新时代强劲的脉搏。他们有的登上龙泉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在接近“冰点”的风寒里,一路披荆斩棘,再现了浙江“红旗渠”的宏伟奇迹;他们有的历经3个多小时风急浪涌来到大陈岛,挖掘了“垦荒精神”历久弥新的奥秘所在;他们有的为了记录三门湾大桥贯通这一打开开放新大门的历史时刻,置身于荒野中通宵守候10多个小时……

敏锐的眼力教会我们见人之所见,亦见人之所未见。今年春节刚过,我就立刻奔赴5个市的7场招聘会,观察浙江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用工市场的新动态和新风向。当中央发文明确今年是“基层减负年”,根据编委会布置,刚从全国两会报道回来的我,又和同事马不停蹄下沉到全省4市6县的乡镇街道、农村社区,记录基层干部的最真实工作状态,解析基层负担所在,一组《对形式主义说不》报道为他们的呼唤和期盼“发声”。

增强的脑力让我们累积了思想的厚度,带着问题走下去,带着建议走上来。这个春天,我们调整了目光的“焦距”,探访全省东南西北四个边界村,在历史和现实维度中,在难题和破题的碰撞中,报道他们探寻乡村振兴的路径,写出四篇有思想、有深度、有内涵的亲历报道 。深厚的“笔力”,让我们的报道提升了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此次活动中,报社领导特别要求我们带着“媒体融合”的思维走下去。今年春节期间,在短视频平台刷到的一条新闻线索引发我的兴趣,宁海县大佳何镇村民通过直播平台推介当地风物土产,这正是基层干部群众自发投入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后来,这则刊登于《浙江日报》头版“之江新事”,并在浙江新闻客户端配发视频的融媒体产品《农村当上女主播》,连续两个月蝉联传播力指数前三,成为一条“爆款”新闻。

人民日报有句响亮的口号:站在天安门上想问题,站在田间地头找感觉。我深刻感受到通过这次新春走基层活动践行“四力”,不仅增强了党报记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让我们练就一身好把式和真功夫。

非凡脚力出眼力,勤想多思著华章。我想,本领能力绝非天生,也无法一劳永逸、一蹴而就,而是在持之以恒的知识更新、实践锻炼中炼就的。不断增强“四力”,打造过硬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我们就能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始终立于时代潮头、引领风气之先,这也是我们党报人的使命和担当。

(作者李攀,浙江日报全媒体政治新闻部记者)

 

时间:2019-04-29 来源:浙江省记协
作者: 编辑: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