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心得]傅心怡:人物永远是报道的灵魂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大主题报道高级研修班学习侧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精心组织主题宣传、形式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草长莺飞的三月,我荣幸地成为由浙江省记协“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大主题报道”研修班班上的一员,从繁忙的采访工作中抽身出来,好好充了一回电。我认为,在重大主题报道中,人物故事永远是报道的灵魂,现将课堂所学与媒体同业分享。

官方的声音 民间的表达

何为重大主题报道?首先,记者要从领导讲话、重要报告上下功夫,因此,每个时间节点,领导发表重要讲话的时刻,都是要第一时间关注的,因为其中散发出来的资讯,为记者后期的报道引领了方向。举个例子,上海广播电视台栏目《闪亮的名字》前身名为《寻找英雄》,栏目宣发、LOGO、后期等全都做好了,题目皆为《寻找英雄》,但2018年12月31日新年贺词里,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我们要记住“闪亮的名字”,栏目组当即排除万难将题目改成了《闪亮的名字》,该改动使得栏目产生的后续效果也产生了巨变。因此,在重要节点、重要讲话上,记者一定要懂得提取关键词,懂得跟上一线资讯,然后才能做好“翻译官”的角色,将官方的声音用民间的表达,将重大主题报道的重大意义传入到人民中去。

说人话 说故事

照本宣科不出错,是做好重大主题报道的基础。那么,如何将重大主题报道做出彩?说人话、说故事永远是核心。盯着人去做,照顾到人的基本情感,从正能量出发,通过小人物做出大情怀才会是一个优秀的重大主题报道。其中,技术手段要慎用。以前做新闻有句老话叫“如果不够真实、感人,那是因为离得不够近。”这句话至今也适用。虽然这些年由于技术手段的冲击,五花八门的镜头画面都出现在我们的报道中。但超广角的镜头也许足够震撼,航拍的镜头也许足够壮观,回到要做人物的重大主题报道上,这样的画面语言是不动人的,要动人,我们还是得用最接近人眼可看的画面来表达。

去分发 能传播才是硬道理

我们身处在“每个人都成名5分钟”的时代,除去精英人群,除去媒体圈工作者,普罗大众极少打开APP去看新闻,更多人获取新闻的渠道来自朋友圈、微博和第三方聚合平台。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把我们的主题报道传播出去?分发考验一家媒体的人脉、能力。跟教育有关的,能不能和教育局合作,上线到小屏大屏?跟公共出行有关的,能不能和公交公司、地铁公司合作,上线到公交车、地铁上?只要让人留有印象,只要有人收看,我们报道的效果就翻倍增长。

以上是我课堂学习到的一些浅见,说得不好有说错的地方,欢迎指正。另外非常感谢省记协给我机会能够参与这样的研习班,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多多参加。

 

时间:2019-04-18 来源:浙江省记协
作者:浙江广电新蓝网 傅心怡 编辑: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