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心得]杨亚初:厘清“五个逻辑” 力推媒体融合“深一度”

——浙江省记协“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大主题报道”研修班学习心得

互联网技术引发一场哥白尼式的传播革命,几乎没有哪一个领域能够成为其影响的“飞地”和“孤岛”,时时颠覆人类的交往定律和传播“惯习”,原先附着于人类社会硬件之上的符号、舆论、文化、价值“植被”也发生了生态级的巨变。媒体变革所关联的每一个维度,最终印证着逻辑的合理性。如果说“融媒体”是以“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为核心理念力推资源融聚一体化、复合效益最大化,那么以全程、全息、全员和全效为“四维坐标”的“全媒体”则以新论断擘画战略方位,实战指导意义尤其显著。

这次省记协组织的学习,每个知识点都包含着媒体人对于自身发展现实的审视,最终都会有意无意地聚焦于融合转型这个主题,方法论上避不开这一主基调。对于城市广电台来说,想要破解融合转型的应用题,虽无“定式”或“模板”,但必定可在实践探索中总结出一定的经验和规律。审题、解题的过程,说到底也是明晰规律、依规推算、科学运筹的过程,道理明则路径通,须厘清融合发展的五个内在逻辑。

逻辑一:“1+1>2”,充分协同方能共赢,优胜劣汰更不可避免。完善优化新型生产体系建设,要力克“山头主义”,避免“融合恐慌”。组建全台统筹指挥融媒报道平台,构建全媒体传播链条,形成集约高效的优质内容生产体系,各地广电都在千方百计走通路径。融合方法论,即通过对资源要素的高度集约和科学重组,强化一站式、一体化、一条龙统筹,以充分协同谋求效益最优化。无论是“中央厨房”建设、新媒体模式营销探索、短视频运营管理,还是新闻传播“四力”建设,都不约而同地关联于新闻生产体系的变革,十分注重效益考量,讲求因时而动、循势而谋。但是,目前绝大多数城市广电台的生产模式还是较多落后于时代更新变化的,新闻发布尚未实现零距离零时差零边界,“流程再造”也因为各平台之间存在多头指挥,“割据”现象依旧突出,统筹比较吃力。人心难融的背后是小我格局,“山头主义”导致“屁股指挥脑袋”“零和博弈”,为求和谐牺牲效率。“老新闻”一旦裹足不前,报题藏一手,合作玩套路,指挥唱反调,易作茧自缚、兜圈打转。新时代要求新闻生产突破时空、物理、主体和功能尺度,最终目的要融聚“同心圆”,这就需要对传统作业架构、流程、模式大开刀,破大于立,不能再观望了,要通过强有力整编,减层级,去冗余,优结构,以充分实现扁平化、高效能。我们所考察学习的“澎湃新闻”实际上等于是“东方早报”的迭代,但这背后包含着断臂、换血的艰难抉择,糊不过去,最终所做的是唯一性单项选择题,实则体现的就是优胜劣汰、更新迭代的逻辑。

逻辑二:遵循压强定律,坚定聚焦核心,要咬住靶向力推智能化转型,有效扩展影响力版图。很多地市广电台都搭建了自家的“中央厨房”,实行流程无纸化、导入大数据、打通非编与客户端等,还只是实现一站式在线采集、加工、传播的基础性标配,智能化才是潮流,“融媒体”必然要成为“智媒体”,大脑功能必不可缺。“中央厨房”建设想要赋予其血脉和灵魂,最终还要靠系列智能化建设,自主研发不敢说,但引进来、活学活用则是必须的。对于城市广电台来说,做加法容易但做减法却很难,什么都想要。比如新闻客户端,就要破除一个模板、全能套路的窠臼,凸显用户体验,打造个性化特色化,须避免依样画葫芦。算法推荐、AI智能化技术一直引领传播生产的新变革,颠覆性越来越强,我们要有更新迭代战略预期,立足长远布局谋篇,合作挂钩尤其要准,最好是腾讯、阿里、华为等“源头活水”而非“二手货”。要通过智能化武装,把有限资源都用在刀刃上,大屏活起来,后台转起来,让前沿技术与融媒实战融为一体,最终拥有舆论场的“定海神针”“中流砥柱”。通过“梨视频”负责人的分享,深感在新媒体建设过程中辩证处理“多与少”“舍与得”关系的重要性,唯有“专而精”才能打造市场竞争力。而现实恰恰是,城市广电台喜欢追求“大而全”,而且往往都有“猴子掰玉米”心态,满足于自娱自乐,传播创新也不愿往深里走。

逻辑三:盘活存量才有增量。构建全媒化业务布局,我们要有主动变革的勇气。实现融合产品生产常态化、系统化、规模化,构建起以广播电视为主体,以网站、客户端、社交平台等终端为渠道的传播矩阵,让主力军据守主阵地,以变应变,主动求变。全媒体时代的关联变量呈几何级数激增,不确定性骤然升级,全时间、全时空、全视角要求越来越高,但城市广电台目前的采编发模式主要还是单向型的,思维老化,模式固化,采编发转型困难重重。资源存量不可谓不大,但实际有价值的偏少,如何盘活考量严峻。创新不能弃旧,倘若连存量都没发盘活,想要另起炉灶谋求增量,只会付出更大成本与代价。因此,体制机制改革须大胆“破冰”,终将触及懒人庸人的奶酪。“全媒体”背后蕴含着新闻传播全息化、全流程、全链条的深刻革命,须按照一体化发展要求谋划部署,对组织体制、运行机制、人力布局等进行全方位升级改造,产销单元优化重组,撤、扩、并、换、聚,完全以效益最优化为导向,不能被几个指标捆住了手脚,应创新激活内部资源多元交换交互,破除单元壁垒,下狠心淘汰落后产能,否则就很难突破深度融合这个关口。

逻辑四:主导才是王道。守正创新、强化“四力”目标指向,即壮大主力军,强化主场能力,拓展主战场。建构更能适应移动优先传播体系所需的主链条,凸显主业主责、主导、主战略优势,我们任重道远。所谓先声方能夺人,运营主体一旦处于从属的、次要的、落后的战略地位,就无法以高效率提升能级。导致“中央厨房”建设等融合手段变革,能在事实上发挥了龙头效应,逐步打破了原先的壁垒梗阻,各主体间抱团协同成为常态,辐射于“智慧政务”等业务,未来可期前景无限。加大全媒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引领主流媒体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百姓的传播制高点,主导战略非“移动优先”莫属。传统作业模式“两级分离”易导致融媒传播“两张皮”。而摊大饼的最大弊端,就是平均使力,缺乏主线集成和龙头引领。这些年来,时政资源综合开发前景向好,但很多城市广电台还没有改变战略布局并形成强有力统筹,主战场路线图不够清晰;很多台对新媒体平台的政策扶持力度远远滞后于发展需求,经营运营赋能不足,自身造血还很不够,新媒体技术团队积弱尤甚,新媒体平台发展根基不稳、实力不强,“圆心”战略地位凸显不够,就会影响到整个融合大局。纵观上海报业集团的发展战略,主线集成非常清晰,每一类品牌集群都占据行业翘楚主导地位,因而能从容应对市场竞争,也可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逻辑五: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融合发展最值得挖掘的第一生产力。城市广电台并非没有人才,80后、90后也大有潜力,关键看有没有能充分激活队伍的体制机制。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融媒发展将越来越依赖人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如何扭转用人导向,补好HR(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欠账,这是地市广电台普遍需正视的问题,组织设计立足以人为本,去除多层级,推动大转型,以更具赛马激励效应的“工作室”制、项目制片人制、产品经理人制迭代大笼统栏目制,包括别具一格引进人才,才能打破原有效率低下、超静态、超稳定队伍架构,培育更多“新闻战士”“营销达人”“主流网红”。应全面围绕“人”字核心打破天花板,着手建构和优化全媒体绩效考核模块,打破行政职务专业职务“双肩挑”,畅通干部人才成长“双通道”,通过加快自身发展来增强人才的厚度,不断向改革创新要动力、要活力、要红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纵深”意味着不仅要深入网上,更要占领网上,真正成为主流,牢牢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因此,在推动融合发展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品牌优势,更加注重原创能力,更加注重思想厚度,更加注重互动传播,更加注重技术支撑,真正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让网上的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按照“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的要求,以内容创新为本,推进新闻信息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全媒体产品生产加工体系,丰富新闻信息供给,持续推出更多高质量原创内容。

 

时间:2019-04-18 来源:浙江省记协
作者:金华广播电视总台 杨亚初 编辑: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