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网络诚信建设 斩断网络诈骗黑色产业链

人民视觉
除了虚假招聘信息骗人钱财,网络骗局套路层出,令人真假难辨:个别电商卖家以“返利”“送券”等幌子诱骗买家付款;“李鬼”网站以假乱真,假扮对象涉及高校网站、支付平台甚至政府网站;代刷业务明码标价干扰网络秩序,甚至成为不法分子的敛财工具。专家指出,营造“知信、用信、守信”的良好氛围,网络骗局背后的黑色产业链亟待重拳整治。
平台审查严把关
“亲,你只用点这个链接并用支付宝支付,就可以获得20元优惠。”日前,平时酷爱网购的吴小姐,在淘宝平台看中了一条裙子。“卖家说可以赠送优惠券,只是需要在下单前通过支付宝账号转账支付。”一周过去,按照商家提示完成转账后的吴小姐却迟迟未收到商品,再次联系时却发现店铺下架、商家消失。
“网络平台审查不严,是造成虚假商户盛行和虚假信息传播的重要原因。”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刑侦研究所讲师李小恺认为,网络平台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理应承担相应的审查准入职责;还应重点针对商家和信息发布者进入门槛低、流动性强的特点,积极与政府部门以及其他平台有效联动,不给敛财骗局可乘之机。
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田丽认为,互联网平台应建立多层审查机制,加强辨别审核,切实履行平台审查准入职责,尤其要对虚假信息、虚假商家保持警惕,保证网络信息真实性。
严把源头 严控全程
“明明是两所大学,为什么学校官网这么像,甚至连栏目设置都一样?”日前,有网友发现河北经贸大学被“克隆”了。打开“克隆网站”,学校简介煞有介事:“于1992年下半年开始筹建,1993年6月14日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然而经有关部门核实,所谓的“武汉经贸大学”既非正规高校,其网页域名也来自境外服务器。
专家指出,山寨网站以假乱真,用户稍有不慎便会“入坑”,导致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甚至被不法分子骗取钱财。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的监测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互联网金融仿冒网页已超过4.7万个,受害用户达11万人次。
“斩断虚假钓鱼网站背后的黑色产业链,需要监管部门严控全过程、覆盖全环节,既要通过网站实名备案制严把传播源头,也要通过动态监测机制和追踪技术,及时发现可疑的网络欺诈链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闻学研究室主任黄楚新建议,互联网平台应成为破解网络欺诈骗局的重要参与主体,为监管部门整治山寨网站和钓鱼网站提供数据分析参考和地址追踪支持。
精准识别 精确打击
280元购买10万僵尸粉丝,45元购买1万普通粉丝,80元购买1万仿真粉丝……有网友在微博平台收到了这样一份“粉丝业务价格表”,粉丝、点赞、评论等业务一一注明、明码标价,甚至还有所谓的“高质量转发评论”“真人针对微博内容评论”等名目繁多的代刷业务。
目前,一些主要平台采取技术监测、用户投诉等手段,鉴别非正常手段获取的粉丝。据统计,微博平台自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已累计处罚违规账号超过68000个;抖音平台则采取限制流量、封禁账号等处罚手段打击代刷行为,并针对粉丝异常账号进行定期评估和回溯清理。
专家指出,除了影响互联网内容生态,“代刷”也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成为其敛财诈骗的“新套路”。
“代刷产业链如果长期存在,将扰乱市场和内容竞争秩序,导致劣币驱逐良币。”黄楚新认为,取缔代刷产业链,不仅需要监管部门从严监管、从严整治,也需要互联网平台升级技术手段,实现精准识别和精准打击。“与此同时,普通网民应积极投诉举报,切不可因贪图蝇头小利参与刷单而助长不正之风甚至遭受损失。”
作者: 编辑: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