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观察》:发新时代恳切之声 与新时代同频共振

《浙江日报》的评论栏目《之江观察》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获得第27届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此次,浙报集团共有6件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集中体现了浙报集团在新时代积极引领舆论,特别是大力推进媒体融合改革的丰硕成果。

“加码”评论 担当舆论引导生力军

人们常说,评论是媒体的眼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热切呼唤党媒评论对此作出反应,与新时代同频共振。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在2016年“2·19”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将其定位于“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特别强调“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度强调要提高“四力”。评论,无论是凸显党媒自身“居高声自远”的核心优势,还是满足互联网时代受众辨析信息真伪的需求,或是出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迫切需要,都是党媒提升“四力”的重器,而更多地受到关注和重视。

顺应这个趋势,浙报集团于2016年底启动新一轮媒体融合改革后,《浙江日报》专门改组成立了全媒体评论理论部,负责报、网、端、微等数个端口的评论理论采编发等工作。目前除了出版报纸端的评论理论版面以外,还同时运营浙江在线和浙江新闻客户端上的“观点”频道,“学习有理”和“弄潮号”两个微信公众号。从事评论理论的工作团队迅速壮大,目前已有近20人。


2016年3月7日《浙江日报》第9版

报纸上的评论理论版面规模也不断扩大,目前评论理论部每周承担的版面数量达7个。评论的阵地从报纸扩展到新媒体端,每天稿件的更新量达到20篇。报社还对评论理论担当的角色予以“加码”,拓展其“议论”空间。

评论对象不仅只围绕浙江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及时发声,深度发声,在党中央出台大政方针、国家发生大事盛事时,也是积极参与,快速发出“中国好声音”。

评论题材不仅关注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等时政“硬新闻”, 也将社会热点、民生关切纳入眼界,诸如徐玉玉、魏则西、雷洋、罗尔等热点事件发生后均及时发出自己的声音,在热点舆论引导上不沉默、不缺席,体现了党媒的担当。

评论体裁既有社论、之江平、本报评论员等“庄重体”,也有《新闻评说》《之江观察》《钱塘论坛》《今日时评》等“时评味”,品类丰富、风格多样。

正是在报社上上下下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浙报评论的层次和质量才有了明显的提升,也为《之江观察》等重点栏目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文风软 叙事活 事件新 观点明 思想深

《之江观察》栏目定位为省级政经大报的拳头评论产品,着力于系统论述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调研式”“观察式”评论,深度阐释各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及时评判重大新闻事件,提炼剖析社会现象,积极回应民生关切,弘扬主旋律,凝聚“最大公约数”。


2016年5月11日《浙江日报》第12版

作品的形式体裁主要有两种:一是围绕某一重大主题,以多篇评论进行组合式主题评论;二是对单一事件进行“热评”,在评论版头条呈现。

内容品质方面,注重文风的软、叙事的活、事件的新、观点的明、思想的深;注重顶天立地、姓党名报,既理直气壮弘扬主旋律、聚焦核心圈,又高度关注热点新闻事件。特别是在重大热点新闻事件面前,敢于横刀立马,立于舆论沸腾之潮头来引导热点舆论,传播党媒好声音。

《之江观察》栏目的主要特点有:

观察地方,解析新潮流。《之江观察》的一大特色,是开创了浙报调研式评论的先河,为评论注入了调研元素。在评论员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供对某地某个发展现象、发展成效、创新政策乃至存在问题的独到解析。评论员主动去观察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和现象,继而走出办公室到基层一线进行调研观察,再以夹叙夹议的形式写出深度观察式评论。

这一创新做法,一方面打破了现在报纸评论最为流行的生产范式,即新闻事件发生——评论员跟进关注——选取角度撰写评论——发表的常规套路,改由评论员主动设置议题、通过调查研究积累素材、经过深思熟虑提炼观点,最后到写出系列评论予以引导。另一方面,也打破了当前报纸评论生产中十分普遍的评论员只是待在办公室,通过从网上或其他渠道收集二手资料进行评论创作的生产方式,开创了评论员“走转改”的新渠道。

比如,《乡村民宿发展需要精心呵护》《一次决策调研的大逻辑》等评论都是本报评论员深入调研的成果。这些来自一线、生动鲜活吐露着泥土芬芳的观察性评论,既提供了外界看浙江的窗口,也为基层治理提供有益启示,体现了党报评论深度、权威的特征,也为摆脱评论创作的程式化进行了有益探索。


2016年7月6日《浙江日报》第4版

服务大局,高扬主旋律。《之江观察》的另一个关注重点,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省委中心工作开展系列评论,浓墨重彩,做深做透,突出权威性和指导性。

比如,2016年的不同节点,我们先后开辟“学习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列6篇、“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有感”系列8篇、“接力长征”系列5篇、“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系列5篇,均是重点解析阐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主题评论。

另外,以《壮哉少年志  筑梦向未来》为主题的4篇评论聚焦习近平总书记给浙江大陈岛老垦荒队员后代的回信等,彰显了党媒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职责使命。

澄清谬误,引导热舆论。《之江观察》不仅关注“庙堂之高”,也透析“江湖之远”,在主流媒体及时回应社会热点、民生关切上作出了一系列勇敢探索,为受众提供权威可信的分析视角和价值判断。在2016年发生的多起重大舆情面前,《之江观察》均未缺席。

比如,针对“魏则西事件”舆论持续过热,我们以4篇组合式评论《魏则西事件:应怎样吸取教训》予以关注、激浊扬清;《法治阳光穿透雷洋案疑云》《正视信息泄露的“公地灾难”》《让电话那头从此天下无贼》等评论,聚焦雷洋案、徐玉玉案等热点事件,在暄嚣的社会舆论中拨开迷雾,等等。这些热气腾腾的评论,或澄清谬误,或惩恶扬善,或娓娓道来,或激情昂扬,让受众感受到既有情怀、又有理性、耳目一新的党报锐评,打破了受众对传统党媒在热点事件上反应迟钝的“刻板印象”。

创新形式,增强引导力。《之江观察》还在形式上作出创新,积极尝试组合式评论,即对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及重要会议以及热点社会现象,采取围绕同一主题,从不同角度,同时用多篇评论予以聚焦。这种方式,可以对重大政策、中心工作阐释更加全面,评论更加透彻,笔力更加集中,解析更加到位,也更有利于形成声势、壮大舆论引导效应。

比如,前述《壮哉少年志  筑梦向未来》《魏则西事件:应怎样吸取教训》《将“三改一拆”进行到底》《一切辉煌,皆为序章》等皆为围绕某个主题的组合式评论。

同时,借助浙报集团开展的媒体融合改革,《之江观察》评论在应用新媒体方面也作出了积极尝试。目前,评论理论部运营“弄潮号”“学习有理”两个微信公众号,以及浙江在线、浙江新闻客户端两个“观点”频道。《之江观察》的评论,均在报端网微多个平台推出,与受众互动,增强了传播效果。(作者分别为浙江日报全媒体评论理论部主任助理、副主任)

本文版权归中国记协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

 

时间:2018-05-15 来源:中国记协网
作者:王玉宝 张永贵 编辑: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