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报集团叶凝碧:追寻前行的力量

导读:8月8日,由省记协主办的浙江新闻界第四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在杭州举行。温州日报90后记者叶凝碧以“这么苦,为什么还当记者?”“记者的笔下有什么?”“记者的力量在哪里?”三个问题逐层展开,讲述了自己的追问之旅,获得比赛银奖。

2014年我入了新闻这一行。这好像是传统纸媒业最困难的时期,身边有不少人因为太苦太累钱太少离开了这一行。但是,更多的记者始终在坚守。

作为一名年轻的90后记者,我在学习奔走在新闻之路的同时,也开始了追问之旅,这么苦,为什么还当记者?记者的笔下有什么?记者的力量在哪里?

我是温州日报专栏“六好播客”记者之一。从最早的六好博客到如今的六好播客,十年,我们经历三代六好、先后有十八位女记者。我的追问,就在六好三代记者中展开。

一问,这么苦,为什么还当记者?

报社前辈叶小静告诉了我这样一个故事:就在不久前,她们团队来到乐清,采访了这样一位乡村女教师的故事。90后,花一样的年纪,肝癌晚期,拖着病体,坚持给孩子们上完了中考前最后一个月的课。7月14日,她26岁的生日,蛋糕店里那个预订的生日蛋糕没被提走,生日蜡烛再也等不到被点燃、吹熄的那一刻。就在前一天,她燃尽了生命的最后一丝烛光。

她叫陈莹丽。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生若夏花的“美”。这种美,我们在好交警潘超俊、千里走单骑的献血女孩毛陈冰身上都发现过。敬业是他们身上“最美”“的故事。记者发现美、传播美,也在“美”的激励下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些一个个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新闻对象,正是我的同事们前行的最大力量。

二问,记者的笔下有什么?

去年10月10日凌晨,一声轰然巨响,惊醒了沉睡中的人们,鹿城双屿农房倒塌。我的六好播客搭档孙余丹赶去采访。从黑夜到白天,近千名救援人员一刻未歇,全力搜救。晚上六点多,消防官兵在废墟中发现一名男子,他弓着腰,背上压着一块水泥板,已没有生命体征。然而,消防官兵发现,男子怀中有一只柔软的小腿,轻轻一碰,还会动!父亲的脊梁,为三岁的女儿撑起生命空间!这个小女孩,我们在报道中给了她化名童童,是这次事故中第六名幸存者,也是最后一名被救出的幸存者。在她的小小身体里,我们看到了生命奇迹、看到了大爱如山。在那一天,这张照片和我们日报的报道刷爆全网。

我们还采访过另外一个小女孩。2014年寒冬,小女孩给我们寄来一封信。她说,凌晨5点,4℃的气温下,她的爸爸妈妈已经开始清扫马路。两个人负责的是车站大道温迪路口至划龙桥路路口的保洁工作,全长近400米。一天下来,累得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信中发出了这样的倡议,“少丢一份垃圾多一份美丽,这样能让清洁工人给大家带来更多的笑脸”。她叫龚思于,普通环卫工人的孩子。在她信中,我听到了文明的呼唤。于是,报社创新推出朋友圈的“文明微接力”,在市民中汇聚文明的涓涓细流。

我想,记者应该不仅仅是一名历史的记录者,事件的披露者,更应该成为正能量的传递者和坚守者。传递善念,传递笑容,传递温暖,传递力量。不管是服务中心工作,还是关注社会民生。不管是助人报道,还是舆论监督,最终传递出的,都应该是积极向上的态度,是给予社会对国家民族、世道人心、公平正义的信心。

三问,记者的力量在哪里?

2015年,一个意义特殊的日子,我们在上海解放路申报馆见到一位老人。30年前,这位老人来到温州,从瑞安塘下走到苍南宜山,再到乐清柳市,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一股千家万户投入商品生产的热情,令他十分震惊。彼时,个私经济发展还处在姓“资”姓“社”的争论中。但老人说,“温州人所做的一切,在当时无一不是闯入‘禁区’。所以我们决定也闯一闯‘禁区’,把它报道出来!”于是,30年前的5月12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刊登题为《温州三十三万人从事家庭工业》的报道,并配发评论员文章《温州的启示》,这就是“温州模式”首次见诸媒体。他叫张也平,第一个报道“温州模式”的记者。在他身上,我读到寻求真理、记录真实的头脑和灵魂。

今年5月,我采访了一场不同寻常的接力跑。70年、70公里、70人,一场从70年前温州日报创刊地出发的接力跑, 93岁高龄的报社创刊元老洪水平老先生,将接力跑的火炬,郑重地交托到我们手中。这是一种致敬,是向70年承前启后的一代代记者致敬!

70年,每一代记者、每一位记者在新闻实践中都有这样一些令人难忘的故事。它们原本可能是日常历史中闪着光辉翻过的一页,是记者手中的笔和肩上的责任,将它们化为蒲公英的种子,播向四方。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需要接过这薪火相传的接力棒。我们唯有心怀赤诚,始终脚踏大地、坚守责任,才能站到人们心头诉说,才能把见闻的故事化作最有生命力的种子,向人们的心中种下更强的责任、种下更多的温暖,种下更好的文明,种下更牢的精神阵地和更坚定的信念理想。

来源:温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叶凝碧,《追寻前行的力量》。

 

时间:2017-08-18 来源:“看传媒”公众号
作者:叶凝碧 编辑: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