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物周刊》主笔易立竞:采访是一场硬仗
人物素描
易立竞,《南方人物周刊》主笔。她笔下的人物都是最热门的影视明星或社会名流。她从业14年,做过社会新闻记者、财经记者、文化记者,采访风格以“温和而不失犀利”著称。
代表作品有《病人崔永元》《李亚鹏:我不是个放浪形骸的人》《赵本山:上春晚我并不快乐》等。著有《中国导演访谈录》《中国演员访谈录》等多部书籍。
易立竞是个专门采访影视名人、社会名流的人物记者。她曾让无数大人物开口,她的作品能让你读到善良的尖锐和不张扬的智慧。她见过黑暗和绝望,有丰富的人生阅历,难能可贵的是,经过人情历练后仍保持真诚。
有人说易立竞是国内写人物最好的记者之一。曾有一位时尚杂志的主编研究发现,凡是他想到要采访的人,都被易立竞采访过了,这让他“情何以堪”。
“采访是一个求证、
发现、重新思考的过程”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易立竞采访人物,最开始的时候,像所有记者一样,要做案头工作。但与众不同的是,她一旦确定采访对象,就会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所有相关资料。在网络搜索查找时,如果一个人的资料有上千、上万个条目,她会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一个不落。这种“笨笨”的方式让她的同行“望而生畏”。
“如果不翻到最后一页,我肯定不罢休。也就是从这些点滴的信息中,我有了新发现。”“做记者是一个求证、发现、重新思考的过程。”这是易立竞采访人物的心得体会,她还说:“采访前要扎实做好功课,采访中要注意倾听和及时追问,提问时要态度真诚,不轻薄,不要害怕失败。”
采访是什么?其实,就是一场战争,是两个对话人之间的一场博弈。在易立竞看来,对于记者而言,气势稍弱就会被对方牵着鼻子走。“结果就是,回家听录音时发现除了被采访者的声音外,你没从他那拿到任何有价值并想要的答案。”
易立竞清楚地记得,2003年《南方人物周刊》诞生,同年6月16日,她接到《南方人物周刊》录取通知电话,当时的兴奋和幸福感自不待言。一晃10多年,她和《南方人物周刊》一起走过,这个周刊承载了她所有的新闻理想。10多年走下来,葛优、巩俐、赵薇、邓超、孙红雷等众多名流都成了她笔下的人物。
“没有追问的采访
犹如没有深挖的金矿”
去年12月17日,易立竞在其微博上给自己留下一段话:“还有3个多月,在《南方人物周刊》做记者满10年。10年,在人生长河中也是不短的岁月,我的青春献给了它,这是一件幸福的事。现在,趁青春还有尾巴时,我走到了镜头前,试试直面你们,我的读者们。我依旧服务于《南方人物周刊》,只是未来的日子,影像和文字并行。”
2013年年底,凤凰娱乐携手易立竞,联手打造全新深度对话节目《易见》。易立竞以全新形象直面镜头,与活跃在这个时代舞台上的人物展开对话。
今年5月,很少接受采访的陈佩斯接受了《易见》的独家专访。在这场访谈中,主持人易立竞和陈佩斯聊喜剧、讲春晚、忆父亲……要知道,从易立竞第一次约陈佩斯做采访,到今年5月终于做成,这中间的等待是5年时光,而那时《易见》这个栏目连个影儿都不曾有。
她说:“陈佩斯是我一直想采访的人,从第一次约访到现在有5年了,虽然一次次被拒绝,可从来没想过放弃。遇到这样的被采访者是记者的幸运,采访进行了近3个小时,没有一分钟虚度。”
对于专门做人物访谈的记者,约采访对象,有时顺利,有时要耐心等待。约李亚鹏的采访用了2年;采访崔永元,是在没有进食的情况下持续了7个小时;一个激发式的提问,让本不想接受采访的柳云龙不断延长采访时间。而陈佩斯还不算是让易立竞等待时间最长的,她半开玩笑地对《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说,也有约了10年到现在都没采访成的人。
最艰难的一次采访,是她在印度的一次采访,其期间不仅经历了漫长的等待,采访过程中还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努力适应印度的环境。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她仍旧准备出一份长达100个问题的采访提纲,并在采访过程中努力“追问”。
“面对面的采访不就是为了追问吗?没有追问的采访犹如一个没有深挖的金矿,怎么可能获得更多的金子?”她说,这次采访一共进行了5次,共6个小时,文章刊出2万字。
作为从业10多年的记者,采访了那么多名人,采访对她来说还是不是一件难事?易立竞的回答是:“仍旧很难。”但做事的方式已经有了些变化,她说:“一年多来,我选择用最简单的方式去直面问题,这样风险很大,却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消耗。”
易立竞的内心晴空万里,带着这样的好心情,一天的工作就此开始。“我希望做记者能一直做到白发苍苍。”她说。
作者: 记者 李彦 编辑: 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