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记协网 > 作品赏析 正文

“懒汉”治村

    二

    我离开家乡时,懒汉尚穿开裆裤,鼻下两条黄虫。一晃三十年,再没相遇过,只知他大发了。如果不是那个偶然,这辈子,我俩八竿子打不着。

    忽然有一天,接到陌生电话。哥,我是懒汉,东坑口的懒汉。

    懒汉?哪个懒汉?村子不大,懒汉不少。在浙西乡下,懒汉,癞痢,是高频词,街上吼一嗓子,回头率不低。

    住您大姐隔壁的。

    噢,原来是黄虫孩子。

    我刚选上村主任,您见识广,路子多,多帮衬啊。

    好说,好说,只管吩咐。我声音提高八度。

    放下电话,念头一闪。这个懒汉,不愧老板,甫当村官,急于公关。

    不过,能被乡邻认可,是件高兴事。有的人,在外面人五人六,却被乡邻嗤鼻,做人很失败。

    打那以后,这个号码成了热线,隔三岔五就响,有时天蒙蒙亮,有时天麻麻黑。

    懒汉爱晨跑晚遛,听说我习惯早起,便瞅准空当。他说,尽是鸡毛蒜皮小事,知道您忙,怕耽误您上班。瞧瞧,虽然五大三粗,心像女人般细。

    电话里,懒汉絮絮叨叨:想安装路灯啦,想建垃圾箱啦,想拓宽村道啦,想道旁搞绿化啦,想户户通水泥路啦,想给水库清淤啦,想在村头建公园啦,想在大樟树下建戏台啦……

    每次絮叨完,懒汉会说,哥,您看行不?帮我出出点子。久了,我发现,他做事很少拍脑袋,自己先有谱,再向人请教,并且是出选择题。比如建戏台,他传我两套效果图,让我选一套。

    这个农民不简单,懂得科学决策呢。我暗想。

    光有想法不够,还得有钱办事。仗着脸厚嘴甜,懒汉到处化缘。开化财政底子薄,我纳闷,蚊子腿上三两肉,他是怎么割下的?

    我是急性子,不爱电话唠叨,三言两语就挂机,可是奇怪,懒汉的话句句勾魂,放下电话,魂魄出窍,飘飘荡荡,飞越万水千山。那个小乡村,生我,养我,让我魂牵梦萦,泪湿枕巾。天下游子,倦鸟思归呀。

    他的设想,多成新景。每次回村,皆有惊喜。三年来,他对我敬重未减,我对他叹服渐深。

    哦,我美丽而贫穷的家乡哟,如果多几个懒汉,多几个充满创业激情的农民,还有什么不能改变!

 

时间: 2014-04-21  来源: 浙江省记协-浙江新闻界
作者: 徐锦庚  编辑: 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