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记协网 > 培训调研 正文

[培训心得]郑惠:在突发事件中传递媒体正能量

    2013年7月7日,一个突如其来的噩耗笼罩着江山这个浙西小城——江山中学夏令营师生搭乘的韩国客机在美失事。消息打破了往日宁静的小城,不断出现在新闻主播磁性的声音里,也在报纸庄重的字里行间、网站铺天盖地的各种消息中。

    新闻媒体迅速反应,肩负着责任和使命,反映群众呼声,满足群众需求,用事实说话,用真情讲述,传递正能量。作为当地新闻主流媒体,面对突发事件如何从基层的视角深入百姓生活进行正确报道,这是一个挑战。

    深入挖掘是一种新闻态度

    7月7日,像往常一样早起的我习惯性地刷起了微博,享受着休息日的安逸。“妹妹还没有联系到,一定要平安!”同学转发的一则微博吸引了我的注意,“失事飞机上有江山中学夏令营的学生。”还在惊讶中的我,当即拨通同学的电话,问清情况,并了解到部分学生家长已到学校等待消息。

    江山中学师生搭乘的飞机在美国发生事故,这是一场国际性突发事件,影响很大。在向单位领导汇报该情况后,我当即出发前往江山中学。机上人员是否安好,学生情况如何,家长情绪怎样,有什么救援措施?带着一连串的问题,我驱车来到学校,媒体中第一个赶到学校。

    来到行政楼办公室,已经有10多位家长守候在这里,他们坐立不安,和老师一起围着电脑,把音响调大到最高音量,收看最新消息。

    新闻报道首要的任务就是获得更多资讯,了解事件动态,挖掘新闻事实,这是记者的职责,也是做新闻的一种态度。可在人们情绪激动的时候,如果进行直白的采访,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深入采访时,记者应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去善意地交流,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构建一个彼此信任的平台。

    我注意到一位母亲因为联系不上孩子,瘫软地坐在沙发上。原来她就是王琳佳的母亲,面色苍白,精神几近崩溃,嘴唇有些颤抖,王琳佳的父亲也沮丧地坐在一旁。他们的神情告诉我,孩子一直没有消息。我给她倒上一杯热水,抽过纸巾塞到手上,她投上感激的眼神。随后,我找老师确认赴美夏令营团人数、名单、行程,以及目前能了解到的情况。

    等候到确认孩子安全的信息,我这才松了一口气。我通过QQ联系上夏令营团中的学生,获得现场第一手照片。

    准确报道是一种新闻责任

    等待的时光无疑是缓慢焦急的,官方确认2名女性遇难但没有公布姓名,人们屏住呼吸,仔细听着音响中传来空难中安全者的名单。可是王琳佳、叶梦圆的名字却始终没有出现,家人朋友不断通过电话、微信、微博,试图取得联系。

    “失事客机上其中一名失踪学生叶梦圆已经找到,受伤送当地医院就医,现已无大碍。另一名王姓学生尚未找到。”这样一则微博消息传来,人们似乎找到了点希望,纷纷转发,可是对该信息的准确性并没有进行验证。

    当时,我们从江山中学老师中也了解到这条信息,可是准确与否老师也不能确定,也没有得到夏令营团领队老师的确认,可部分媒体已经开始在网页上发布该消息,我们报还是不报?

    用事实说话,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是一名记者最重要的职业修养,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具体要求。记者深入一线采访的目的就是了解事件真相,不道听途说,不“大概也许”。新闻报道是否真实,也是衡量媒体品质的重要标准。只有真实的报道,才能树立媒体公信力,发挥行业正能量。在向领导汇报该情况后,我们一致坚持要进一步了解情况,不浮躁、不盲目报道,最终证实该消息有误。

    “妹妹醒过来了。”7月10日,刘易芃的哥哥在微博上发出了一条信息。当即,我联系上对方,采访了解情况后,得知刘易芃只是在昏迷中睁开过眼睛,并不能当做病情好转的依据。所以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媒体不能依据一条简单的微博或信息去判断事件的发展情况,而应该更深一步去现场感受、连线采访,才能对新闻的角度、内容进行正确的把握,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不懈追踪是一种新闻目标

    新闻人的嗅觉是敏锐的,空难事件发生后,全国各大媒体齐聚江山,其中不乏主流媒体。作为当地的新闻单位,如何贴近民生,真实、快速、准确地进行报道,对同一事件选择不同视角,使报道对当地群众更具吸引力,这是一种不懈追踪的新闻目标。

    从7月7日空难事件发生,到11月2日最后一名韩亚空难受伤学生返江,我们刊登了十多篇该事件的系列报道,一直不懈地追踪事件动态。我曾半夜到殡仪馆等候遇难者家属,参加韩亚航空公司、保险公司代表当面致歉会,采访赴美工作组的老师在美国的点点滴滴。

    空难事件后学生家长的情况是市民最关注的热点之一。夏令营学生徐伊琳家在市区开了一家小超市,电话联系后来到她家,她的父亲正使用数字电视的点播功能,中央4台一则“中国总领馆方面探望江山中学师生”的新闻不断闪现。“看,这个就是我的女儿。”当镜头转为特写时,徐父按下了暂停键。“嗯,没瘦,额头好像磕到了,有块乌青。”徐父仔细端详着画面。从一件小细节中,反映最真实的情感——父母想要看看自己的孩子。报道出来后,政府联系赴美工作组,及时购买了通讯设备,与远在2万公里外的家人进行视频连线,家长终于能看看自己的孩子了。

    事件发生4个多月后,最后一名在韩亚空难中受伤的江山中学学生李虹静,在家人的陪伴下从美国旧金山回到江山。每一段旅程都有起点和终点,每个孩子旅程的终点我们都一直关注着。韩亚空难事件也没有结束,索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将持续追踪报道。

    新闻是一种力量,新闻是一种导向,新闻的魅力来自新闻人认真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态度、责任、目标严格要求自己,成为沟通的桥梁,传递正能量的源泉。

 

时间: 2014-01-22  来源: 浙江省记协-浙江新闻界
作者: 江山市新闻信息中心 郑惠  编辑: 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