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记协网 > 传媒人物 正文

陈庆港:寻找陌生地带

寻找陌生地带——“荷赛”金奖得主陈庆港的摄影人生

    “永远有一处远方,它遥远,神秘,无法抵达。那是一个陌生地带,那是我渴望到达的地方。”  ——陈庆港

    在浙江摄影圈里,有一位小有名气的“摄影奇人”。

    他喜欢独思独行,一年中约有三分之一时间,一个人背着简单的行囊与相机,去陌生地带拍摄,别的摄影记者一年要拍几十个题材作品,他一二年才重点推出一个摄影专题,投入与产出成巨大反差,而他的专业成就却足以让同行仰慕:获得过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突发新闻类金奖,这是中国记者有史以来在荷赛突发新闻类奖项中取得的首次突破;还先后获得过第一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金奖,“金镜头”全国摄影比赛金奖。

    他平时寡言少语,思维却相当灵敏,且多才多艺,不仅精于摄影,爱好绘画,还能弹一手好吉它;摸惯相机的人往往怕动笔,但他能写一手清新而感情真挚的文章,至今已出了五种摄影专著。

    这位“摄影奇人”曾在杭州日报担任首席摄影记者,现供职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图片新闻中心。大名叫陈庆港。

    独行探秘的“玛格北”

    “浩渺的沙海,没有绿草与鲜花,只有丛生的荆棘;没有虫鸣鸟啾,只有驼铃叮咚、叮咚。骆驼,面对险恶从不低头,昂首挺胸,勇往直前。骆驼,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忍辱负重。骆驼,脚踏实地,默默无闻,一步一个脚印。记者就是这样的骆驼。”

    流传于新闻界的这首“骆驼之歌”,曾在无数新闻人心中掀起波澜,激励记者为实现心中的理想去艰辛付出。陈庆港从他认定摄影为自己终身职业的那一天起,就凭着自己的执着的追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奔向心中的目标。

    在MSN及博客上,陈庆港的名字叫玛格北。

    一看“玛格北”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马上会让人联想到“玛格南”。“玛格南”是世界著名的新闻图片社,1946年成立于法国巴黎,全体成员都是职业摄影家。著名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就是创办人之一。卡帕有一句名言:“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炮火还不够近。” 1936年西班牙内战,卡帕在西班牙战场捕捉了一个战士中弹将要倒下的一瞬,这幅《西班牙战士之死》的作品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立刻震动了当时的摄影界,成为战争摄影的不朽之作,也成为卡帕的传世之作。

    陈庆港对“玛格南”摄影家们充满敬意,因此把自己博客取名为“玛格北”。他说,这是一个摄影记者对“玛格南”的致敬。

    陈庆港属马。马的天性爱奔跑,陈庆港像马一样,喜欢在广袤的大地上自由驰骋,喜欢到陌生地带独行。他觉得,陌生地带特别是人迹罕至之地,往往蕴藏着摄影“富矿”,那里常能采撷到带露珠的鲜花。辽阔草原、茫茫大漠、雪域高原、西南边陲……那些鲜有记者涉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摄影足迹。

    陈庆港最初去西藏时,旅行社还没有阿里这条线,也不通车,自己租车去要2万多元钱。藏民说,没有去过阿里,你就没有真正了解西藏。阿里的神秘色彩强烈吸引着陈庆港。可租车费怎么解决呢?他灵机一动,去各个旅馆贴小纸条,征集同行者分摊旅费,结果来了一大堆应征者。经过挑选,陈庆港最后选了8个人,有大学生、画画的、拉小提琴的、制作小提琴的……还有一个德国工程师。8个人临时组成一支“特别采风队”,租了两辆车,一辆丰田吉普载人,一辆大卡车拉着粮食、罐头、帐篷和日用品。去阿里路上很难找到加油站,他们买了2吨汽油,用卡车拉着。

    车子先过了日喀则,在冈底斯山脉和喜玛拉雅山脉之间,沿雅鲁藏布江一直向西奔驰。一路上,有众多美丽绝伦的的雪山、澄明如镜的湖泊,天蓝得让人醉倒,云朵似乎伸手可及,各种高原珍奇动物和名贵植物争奇斗艳。通往阿里的路上有世界上最纯粹的美景,最自然的生灵,最神秘的文化以及最虔诚的信仰。

    阿里之行,前后花了一个多月,途中生活异常艰苦,常常野外做饭,帐篷露宿,最难受的是一个月不能洗澡,但陈庆港却很兴奋,他感到这次采风吃多少苦都值。那一个月让陈庆港真正了解了西藏,他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照片。

    陌生的地带、陌生的题材,对陈庆港来说,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在陈庆港拍摄的题材中,有密林深处不为人知的母系部落,有隐藏在浙闽交界崇山峻岭中的神秘古道,有将藏传佛教经典刻在石板上的拉萨刻石者……通过摄影的手法把这些鲜为人知的原生文化栩栩如生地展示出来,其实就是在发掘祖国的文化宝藏。陈庆港深深感到自己的工作价值。

 [1] [2] [3] 下一页

 

时间: 2012-08-07  来源: 《文化交流》杂志
作者: 应金泉  编辑: 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