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的青春最美丽


——在全省抗疫一线记者代表座谈会上的发言

宁波广电集团记者 董寅寅

2020年的春节,对我以及我所在的团队——宁波广电集团新闻综合频道来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在除夕夜就吹响集结号,开启抗疫报道的战斗模式。身为频道主播和记者,从除夕开始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我参与了60多场直播特别节目,完成一线报道20多篇,其中《宁波舟山港:集疏运体系快速恢复 港口生产步入正轨》等多篇稿件上送后被央视、浙江卫视等上级媒体采用,期间我所在频道也开创了10天连续上12次央视《新闻联播》的历史纪录。我们这个团队也因为冲锋在前,与援助武汉的医疗团队一起,被宁波市评为战“疫”先锋团队。作为这其中的一员,我特别的自豪和骄傲。

刚才,听了大家介绍,武汉无疑是这次抗疫报道的主战场,但处于重要战场的宁波,我们也有太多的人和事值得记忆,有太多的温暖和瞬间让我们感动,有太多的温情故事需要我们来报道和记录。作为年轻的记者代表,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也是这样不断被感动、被激励着。 

首先,我感受到了一份责任。记者,也是一名战士。这次抗疫报道,面对无法捉摸的新冠肺炎病毒,我们和进入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一样,都被逼上了战场,而且只能取得胜利。在报道期间,我和同事们像上了发条的闹钟,连轴走在新闻现场、编辑机房和演播室之间,不少同事主动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战斗在一线,有部分春节到现在一直还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尤其令我感动的是,在疫情形势还不是特别明朗化的时候,我和身边几乎所有同事就纷纷主动报名,要求进入病房、交通卡口等风险较高的区域采访。作为一名党员记者,我明白冲锋陷阵责无旁贷。幸运的是,我是我们频道首批进入隔离病区采访的记者之一。

其次,我感受到了记者身上的那份敬业。宁波是全国首批采用包机接、专车拉方式接送农民工返甬复工的城市。当第一列高铁运送的农民工到达后,我和同事们第一时间进行了采访,新闻也在第一时间上送到了中央台,但后续的反馈,却令人沮丧。这列专车最大的新闻点在于医护人员随车保障,而我们的报道却没有这个关键镜头。弥补还是放弃,我们很纠结。这时,同去采访的同事,打听到当晚还有一趟专列会在午夜抵达。没有丝毫犹豫,扛起摄像机,驱车赶到余姚火车站,登上前往宁波的列车,拍摄到了这组珍贵的镜头。编辑,传输,当我们离开电视台的时候,早起的环卫工人已经上班,而这条消息在央视《朝闻天下》的播出,是对我们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

疫情就像是一个考场,在这个过程中它让我快速成长。在病情面前,医护人员是考生;在新闻面前,记者是考生。在这次疫情报道中,央视、卫视采制的报道,无论在量和质上,都成了鼓舞全国全省人民战胜疫情的精神产品。这让我看到了差距和努力方向。《吉利汽车:一个零件都不能少》,这条在中央台《新闻联播》、卫视《浙江新闻联播》播出的新闻,作为发生在宁波本地的新闻,我们第一时间关注这个题材,但是我们把更多目光聚焦在企业个体的复工复产,而中央和省台关注的是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的全面梳理,更高层次凸显了题材背后宁波政府跑出的“宁波速度”和“宁波力量”。同题竞争,优者胜,这无疑是我以后工作的动力。

有温度的新闻,总会带有泥土的芬芳。媒体人要增强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用“四力”记录这个伟大的时代。疫情面前,我们做到了。面对疫情常态化的新趋势,讲好宁波故事,展示宁波力量,我们媒体人永远在路上。

日期:2020/04/18 来源:浙江省记协   编辑: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