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政在解读]设区两年,“神秘”的雄安新区如今啥样了?杭报记者带你看!
2019/06/09 来源:“政在解读”公众号  杭州日报记者 孙磊

千年大计,雄安新区。自中央设立雄安新区的决定公布以来,很多人都在关心,两年来,新区建设进展如何?它的未来又将是怎样的?

近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华诞,传承红色基因,深化“走转改”,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要求,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红色之旅·新区行”主题报道采访活动。

杭报记者用两天时间,以脚为犁深入燕赵大地革命老区,探访雄安新区建设一线书写新时代新奋斗的峥嵘气象。雄安新区现在啥样了?记者用亲身体验,为你揭开一角。

“地下长城”、狼牙山革命地
交流感赤诚

5月28日上午,采访团抵达冉庄,聆听烈士后代李新婷讲述往事:叔叔参战抗敌,英勇牺牲。之后,记者们实地步行了被称为“地下长城”的地道战遗址,深刻感受了冉庄百姓齐心抗战的智慧和勇气。

下午,采访团来到易县狼牙山,与79岁的李建国深入交流。老人回忆,母亲在抗战期间担任当地妇女救国会主任,隐蔽身份帮助转移八路军伤员。之后,记者们登顶狼牙山,寻找五勇士壮烈跳崖的地点,于层峦叠嶂中洗练身心。

燕赵大地,从古至今徜徉着精忠报国的赤诚之情——每月发布的“河北好人榜”就展示了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的累累硕果。

白洋淀虚拟“电子森林”
扫码识身份

5月29日上午,采访团来到小兵张嘎生活过的白洋淀,参观雁翎队纪念馆、嘎子村、孙犁纪念馆,在宁静丰饶的华北水乡,缅怀英雄先辈,感叹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下午,记者们深入雄安新区建设一线。工作人员介绍,新区秉承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原则,着力打造“记得住乡愁“的千年秀林,因地制宜选择长寿、珍贵的树种如国槐、银杏,让居民“300米进公园、1公里进林带、3公里进森林”。

自2017年11月千年秀林项目启动以来,已栽种1200多万棵树。每棵树都拥有唯一的“身份证号”,用小程序扫一扫二维码,就能溯源每棵树的名称、产地、生长情况,甚至能看到哪辆车将它拉来、哪位工人在何时进行过养护……虚拟的“电子森林”令人叹为观止。

 

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占地9.96平方公里,禁止燃油车驶入。采访团换乘免费环保接驳车进入,看到百度无人车、清洁机器人在林荫道中自由穿行;在“创业会客厅”、“市场服务准入区”等区域,创投业务开展更是紧锣密鼓。目前,已有科创公司入驻园区内的企业办公区,麦当劳、星巴克、影院等配套均已营业。此外,雄安大学选址亦已完成。

工作人员介绍:“建设开展以来,我们获得了全国各地的惠助,比如红船精神起航地浙江就给予了很大支持。在这里,来自杭州的‘村淘’早已经遍地开花,无人不知阿里巴巴。”

在石家庄街头,记者随机访问了几位路人,他们均认为:“雄安新区的建设,对白洋淀而言是历史性的机遇,感谢党和国家,始终心系革命老区的发展,为河北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希望浙江杭州的朋友多来交流分享,让我们协同发展、共同进步!”

编辑:刘卓文


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19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