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有风来]记者带你实地探访雄安新区,成立两年了进展如何?
2019/06/09 来源:浙江日报有风来公众号  沈听雨

跟着浙江省记协“我和我的祖国”重大主题系列采访·红色之旅新区行,不久前,我们从西柏坡一路来到雄安新区,见证共和国70年发展的印记。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平山县西柏坡纪念馆。广场上,步履蹒跚的老人、戴红领巾的孩童、慕名而来的年轻人……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太行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

伫立在广场中央的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大书记”铜像,目光如炬,凝望远方。鲜花簇拥的“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11个金色大字,在明媚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已经说明了一切。

如果说西柏坡再现了“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历史,那么雄安新区就是已初具雏形的“未来之城”。

2017年4月1日,河北雄安新区横空出世。如今,雄安新区已由顶层设计转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两年多来,雄安新区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最先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这是一座低碳环保的绿色之城。

位于容城县城以东的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是雄安新区成立后建成的首个大型建筑群,这个总建筑面积9.96万平方米的大园区,由南向北,沿途被绿色树木围绕的钢结构建筑,均采用模块化绿色装配式建筑方式。

整个园区由公共服务区、行政服务区、生活服务区和入驻企业办公区四大区域建筑群组成。

进入园区前,我们换乘了电动中巴车。原来,自2018年4月28日,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宣布禁止燃油车驶入之后,所有来访人员必须在停车场换乘免费环保接驳车进入市民服务中心。

此外,市民和游客也选择骑单车或步行进出市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雄安新区倡导的是‘公交+自行车+步行’的低碳出行模式。”

据介绍,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在建设过程中引入了“海绵城市”理念,在绿地、人行道设置透水砖、车行道设置透水沥青,停车位设置植草砖,这能让雨水在流动过程中经浅草沟的渗透,过滤后再进入雨水收集系统,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如今,雄安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也已经取得明显成绩。在这里,天越来越蓝,水越来越清。

千年秀林是雄安新区设立后的第一个工程项目,这里混种着国槐、松树、银杏等100多个树种。工作人员说:“截至2019年4月,千年秀林已经完成1200多万棵树木的种植。”

而这仅仅只是开始。未来,雄安新区将规划建设“一淀、三带、九片、多廊”的生态格局,蓝绿空间占比将稳定在70%,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0%,起步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实现森林环城、湿地入城,让居民300米进公园、1公里进林带、3公里进森林。

这还是一座智慧创新的未来之城。

一走进雄安新区市民中心,我们就被银行的机器人吸引住了目光。它会提取我们问题中的关键信息,迅速理解大众的语意和需求,不仅对答如流还幽默风趣。此外,这里还有许多高科技活动装置,无人驾驶扫地车、送货机器人、无人自动售货机、无人快递配送车等等。

今年年初,陆续有二十余家高新高端企业入驻雄安市民服务中心企业办公区。

在园区内的入驻企业指示牌上,我们看到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中石化等都已入驻或挂牌。据悉,中国移动、联通和电信都在雄安布局5G。这里,已经成为各类高科技的试验场和练兵场。

工作人员向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未来全域部署的多功能信息杆柱,将具有照明路灯、WiFi设施和5G基站、视频监控、充电桩、环境监测、应急信息发布屏等多种用途,人们可以上网、取电、紧急求助。政府和公共机构可以利用它发布信息,全面保障人们的出行安全,提供无处不在的信息服务。

雄安两岁了,这座承载重托的未来之城,已经向世人徐徐铺展开壮美画卷。

想了解之江大地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各领域正在发生什么吗?请关注浙江日报文化新闻部官方微信“有风来”

编辑:刘卓文


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19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