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时]河北正定古城实现华美蝶变
2019/06/09 来源: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记者 郑琳 文/摄

点击查看视频

一说起87版《红楼梦》,宝黛初见的荣国府,恐怕无人不晓了。当年拍摄《红楼梦》的荣国府,就在河北正定县。近日,浙江省记协“我和我的祖国”重大主题系列采访·红色之旅新区行,来到正定县,感受古城的华美蝶变。

这个50万人口的县城,是有着16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县城,拥有9处国保级文物,被誉为“古建艺术宝库”。

近年来,正定沿着“半城郊型”经济和“旅游兴县”的发展路子,按照“经济强、城乡美、古韵浓、生态好”的目标,全面启动了古城保护、风貌恢复提升工作。截至目前,涉及的24项工程已全面展开,阳和楼复建等19项已完工,博物馆等4项正在建设中,1项正在积极推进,古城风貌有效恢复。

如今,这座古城正在焕发出全新的魅力。不仅旅游业火爆,当地政府更是有一系列惠民政策。正定县委县政府带头拆除围墙,把停车位开放给公众。你能想象,一个小县城里有2.85万个免费停车位吗?不仅如此,全县还开展厕所革命,提升改造400多座共享厕所,旅游景区公厕还设有自动贩卖机、母婴洗手间、免费饮水机等等,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

“古城与新区齐飞,城市与乡村共融,生活和文明相伴。”

河北省正定县沿着“半城郊型经济”发展之路,把旅游作为富民兴县产业,一任接着一任干,使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日益焕发新活力。

穿汉服的大妈在古城墙上弹琵琶

正定县距离石家庄市区驱车只需半小时。沿着石家庄市区主干道体育大街,一路向北,很快就能见到雄伟的正定南城门。始建于北周的古城墙上,很多游客在此俯瞰全县,古街古楼、古寺古塔尽收眼底。

“面向中轴线,眼前最近的是广惠寺华塔,其独特造型是全国孤例,后边是临济寺澄灵塔,为佛教临济宗祖庭,最远处是开元寺须弥塔,属唐朝雁塔风格,塔边上的钟楼可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唐代钟楼……”正定县文保所讲解员付耀辉向记者介绍县里的“国宝”。

正定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自北魏至清末,一直是郡、州、路、府、县治所,是当时北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古城一度出现过“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盛景。目前县内有国家级文保单位9处,这在全国县一级尤为罕见。

有趣的事,当地的市民不仅在城墙上看风景,更是把这个宽阔的地方当成了活动广场。一队身着月白唐装和飘逸蓝裙的“广场大妈”们,吸引大批游客注意力。她们不是在跳广场舞,而是端着琵琶演奏《南泥湾》。

正定县出名的景点,要数那座为87版《红楼梦》拍摄而修建的荣国府了。当年,政府投资350多万元修建了这座府宅,《红楼梦》热播以后,这里成了旅游胜地。在旅游业还远不像如今发达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正定县创造了一个奇迹,以4毛钱的门票,一年内创造了221万元的门票收益,1761万元的旅游收益,被业界称为“正定模式”。

如今,初现“北方雄镇”风貌的正定吸引了越来越多海内外游客。据统计,2018年,正定县共接待1295.6万人次旅游,同比增长145.8%;门票总收入11911.4万元,同比增长228.7%;旅游总收入61.07亿元,同比增长174.7%。旅游业已经成为正定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拆除“围墙”开放2.85万个免费车位

提升改造400多座厕所

大部分景点免票,所有停车场免费,公共厕所上星级,直饮水取用方便……在正定,游客们感受最多的是“自在”。一位游客说:“真不愧是全国文明县城,停车场很多,还免费,省下的钱,够买门票的了。”

此前,随着游客暴增,交通拥堵和停车难成为制约正定旅游一大瓶颈。面对矛盾,正定县委、县政府作出了一个“自我革命”的决定:首先从县委、县政府开始,拆除所有机关单位的围墙,免费开放内部停车场、卫生间和开水间。

机关单位拆除围墙,打开大门的同时,县里还新建16个停车场,抹平马路石沿增加停车位。全城免费停车位由此迅速达到2.85万个,极大缓解了停车难。

拆除的不仅只有“围墙”,为更好保护恢复古城天际线和古建筑轮廓线,正定县还强力推进拆迁拆违,最大限度为古城腾出公共空间。仅南城门一带就动迁500多户,拆出的空间全部建成了停车场、绿地。

今年“五一”期间,正定县随处可见这样的暖心标语:“公厕前行30米”“本停车场已停车135个,剩余车位5个。”

假日期间,旅游警察也随处可见,他们进驻各旅游景区和街道的十字路口,为游客指路、解答疑问、调解纠纷,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古城古韵,自在正定”,给游客呈上了高品质旅游体验,也让当地百姓有了更多实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编辑:刘卓文


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19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