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记协网 >> 我和我的祖国采风专题
“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 一一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120周年
2019/03/12 来源:浙江省记协  东辰

今天,是瞿秋白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十天前,我有幸参加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我和我的祖国”老区行,赴福建长汀参观瞿秋白烈士纪念馆。

瞿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瞿秋白同志对党忠诚、宁死不屈,牺牲时年仅36岁。

瞿秋白同志1899年1月29日出生于江苏常州。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之下,政治黑暗,社会凋敝,人民困苦。青少年时代,他目睹社会“颠危簸荡紊乱不堪”、人民沉浮于水火,萌生唤醒民众、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1917年9月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抱着不可思议的‘热烈’”的激情投入反帝爱国运动,表现出毫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后参加李大钊同志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探讨社会主义,寻求救国救民的途径。

他通过实地考察,立志做“‘新时代’的活泼稚儿”,选定马克思主义作为毕生的信仰,确立了投身共产主义运动的志向。1922年2月,瞿秋白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

瞿秋白同志是党内编写和译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行者之一,不知疲倦地战斗在党的思想理论和宣传战线上。1923年,他担任中共中央理论刊物《新青年》《前锋》主编和《向导》编辑,积极为刊物撰稿。他先后编写和译介多部有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建设做了大量开拓性、奠基性的工作。他严格遵循“革命的理论永不能和革命的实践相离”的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程度,分析中国社会阶级分化的性质,阶级斗争的形势,阶级斗争和反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关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引向新的高度,成为党内不可或缺的理论家和宣传家。

瞿秋白: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

1920年秋,瞿秋白同志作为《晨报》特派记者,远赴苏俄采访。他怀着“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的抱负,认真考察十月革命后苏俄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亲见亲闻向中国人民系统介绍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初创时的蓬勃景象。

由于较早接触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了解苏俄社会情况,1921年秋,瞿秋白同志担任了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教员,为刘少奇、罗亦农、任弼时等同志讲授俄文、唯物辩证法、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并担任政治理论等课程的翻译,表现出很高的思想理论水平,受到大家的尊重。1922年,他先后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1923年1月离开莫斯科返回中国,满腔热情投身于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

瞿秋白是第一位将《国际歌》的曲谱与中文歌词配合译出者,发表在《新青年》季刊第一期。

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

1931年夏起,瞿秋白同志转战革命文化战线,在上海同鲁迅先生一起指导反对国民党反动派文化“围剿”的斗争,推动左翼文化运动的发展。他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有力反击形形色色的反动文艺思潮,积极探索中国革命文化发展道路,并创作和译著大量文艺理论和文学作品,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重视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提出为工农大众服务,与工农大众相结合, 是无产阶级文艺运动的中心问题。他重视团结党内外进步作家并肩作战,与鲁迅先生结下亲密无间的革命情谊,是党内最早认识和高度评价鲁迅先生在中国思想文化界杰出作用的领导人。

鲁迅书写赠与瞿秋白的对联

1935年2月,瞿秋白不幸在福建长汀被敌人逮捕。当得知他的身份后,敌人采取各种手段对他利诱劝降,但都被他严词拒绝。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唱着《国际歌》《红军歌》,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坦然走向刑场。到达刑场后,他盘膝而坐,微笑着对刽子手点头说:“此地甚好。”随后从容就义,时年36岁。在短暂而非凡的一生中,他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懈奋斗、艰辛探索,留下宝贵精神财富。他的革命业绩、精神和思想至今熠熠生辉,激励我们前行。

瞿秋白同志就义处


瞿秋白烈士纪念碑
 

后记:本文部分文字引自有关文章,照片均由东辰拍摄。

编辑:刘卓文


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19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