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记协网 >> 我和我的祖国采风专题
[掌上嘉兴]嘉兴日报记者追随革命先烈,走进赣南闽西革命老区
2019/01/24 来源:嘉兴在线-掌上嘉兴  记者 陈振巨

今年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庆祝祖国华诞,传承红色基因,深化“走转改”,不断提高广大新闻工作者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开展“喜迎华诞,增强‘四力’”——“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报道系列采访活动。参加这次老区行采访的有浙报集团、浙江广电集团以及杭报集团、嘉报集团等14家省市级媒体记者。

此次大型采访活动从古田会议会址出发,短短几天时间里,采访团走遍闽西赣南的大小6个县市,深入才溪乡调查纪念馆、松毛岭战地遗址、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瞿秋白、杨成武纪念馆、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址、瑞金沙洲坝红井旧址、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等地进行实地走访,传承和发扬红色革命精神,寻访红色足迹、重温红色记忆、瞻仰革命遗址、目睹沧桑巨变,一路走来,所见所闻,我们无不为革命先烈风雨如磐的信念、筚路蓝缕的执著所感染,下面撷取其中三个瞬间。

“古田会议永放光芒”

1月17日,“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报道系列采访活动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启动,在古田会议会址举行了授旗仪式。启动仪式上,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俞文明为采访团成员代表授旗,秘书长傅亦军传达了中国记协在1月16日向全国新闻工作者发出的倡议,倡议书号召广大新闻工作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要求,锻造过硬素质、过硬本领、过硬作风,书写新时代的精彩答卷。

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俞文明为采访团成员代表授旗

采访团成员代表、杭州日报时政要闻中心记者黄宇翔接旗

古田会议会址,原为“廖氏宗祠”,又名“万源祠”。位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采眉岭笔架山下。1929年5月,红军第一次挺进闽西古田,改名为“曙光小学”。1929年12月,毛泽东同志主持的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会议总结红四军成立以来的经验教训,批评各种错误思想,确定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确立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回答解决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确立了从思想上建党和从政治上建军的原则,为后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形成、发展和实践奠定了基础。

2014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专程来到古田镇,出席正在这里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我们再次来到这里,目的是寻根溯源,深入思考当初是从哪里出发的、为什么出发的。” 习近平指出,“坚持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部队,是我军建设的一条基本原则,是能打仗、打胜仗的政治保证。过去我们是这么做的,现在也必须这么做。”

【采访感言】:建军如此,新闻队伍建设也如此,在增强新闻工作者“四力”中,首先要着力提高政治能力,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通过实地走访,充分感受到这次采访活动选择在古田会议会址启动的意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从古田会议会址出发,采访团的第二站来到了才溪乡,毛泽东曾三次到才溪乡开展调查。1933年11月下旬,为总结和推广才溪革命根据地建设经验,同时为中华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作准备,毛泽东第三次来到才溪进行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活动。此次到才溪,是处在第五次反"围剿"、反封锁斗争的时候。当时,党内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给中国革命事业造成越来越大的损失,革命处于紧要关头。毛泽东长途跋涉,从江西瑞金来到才溪作深入的社会调查,分别在区苏维埃政府、区工会召开了各种类型的调查会。在会上毛泽东倾听了干部群众关于才溪人民扩大红军、优待红军家属、政权建设、生产支前、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物价对比等情况汇报,并和与会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经过十多天的调查,了解才溪乡是怎样把落后的农村建设成为先进的革命根据地,总结才溪人民在进行行政建设、经济建设、文化教育、扩大红军、优待红军家属等方面的经验,写下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解决了革命环境下根据地建设不仅是必要而且是可能的问题。

矗立在古田会址前面的标语“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旧址

【采访感言】:毛泽东以自己的亲身实践有力地论证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树立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党的优良作风,也将激励新闻工作者发扬“脚板底下出新闻”的好传统,深入基层一线“抓活鱼”,从火热社会实践中发掘素材,从群众生产生活中发现选题,采写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文章。

“吃水不忘挖井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新中国的小学生都会读到这篇课文,课文里沙洲坝的红井就成了老少皆知的一处革命胜迹。“沙洲坝,沙洲坝,无水洗手帕,三天无雨地开岔,天一下雨土搬家。”干旱得连饮水都困难的沙洲坝,被风水先生说成是条旱龙,不能打井,如果打坏了龙脉,十邻八乡都要遭殃。旱灾加上迷信的人祸,使沙洲坝群众的生活雪上加霜。

采访团记者采访喝“红井“水的孩子

反映毛泽东带领红军挖水井的雕像

1933年初,毛泽东和临时中央政府机关迁到这里后,深入调查,体察民情,写下光辉文献《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并于9月的一天和警卫员一起亲自找水源、挖水井。他对群众说:“我知道你们迷信风水,怕得罪旱龙爷坏了屋场害了人,可我不怕。如果旱龙爷怪罪下来,让它来找我好了。”在他的带领下,一口直径85厘米、深约5米的水井挖成了。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红井。小小一口井,贮满清泉,也贮满共产党一心为民的深情厚意。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反动派几次把井填掉,群众几次把井挖开。几填几挖,反映了国民党与群众矛盾对立,反映了群众与共产党心心相印。1950年,沙洲坝人民整修了这口“红井”,并立碑于井旁。至今,“红井”仍然水清泉甘,来这里的参观者都会被邀请喝一口井水,品味红军与群众的鱼水情谊。

【采访感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闻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人民为报道主角、以人民为服务对象,心系人民、讴歌人民,采写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佳作。

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

活动感言:“从南湖纪念馆到长征纪念馆,从党的诞生地到长征出发地,从红船精神到长征精神,革命精神一脉相承,这次活动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四力",奋力前行再出发!”

编辑:刘卓文


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19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