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一支“红船旁的新闻铁军”
——嘉兴市记协组织新闻界开展“重走一大路”采访采风活动
从上海的石库门到嘉兴南湖的红船,一个伟大的政党在逆境中诞生,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段光辉岁月已经跨越了96年,但仍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奋勇前行。
为庆祝建党96周年、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努力在“勇立潮头、勇当标尖”的事业中锻造一支“红船旁的新闻铁军”,6月13日至14日,嘉兴市记协组织嘉兴市新闻界开展了“重走一大路”采访采风活动。这次活动在上海和嘉兴两地一大会址展开,主要形式是“七个一”,即:瞻仰一次红船、看一次党史展览、观一次党史专题片、重温一次入党誓词、聆听一次展陈文物故事、开展一次与纪念馆馆长的对话、撰写一篇感悟心得。
从上海一大会址到嘉兴狮子汇渡口,从南湖革命纪念馆到嘉兴红船,来自市、县两级新闻单位和省级媒体驻嘉机构的25名记者通过两天的走访,重温建党历史,接受精神洗礼。
6月13日,大雨滂沱,采访团一行首站来到上海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当年的法租界如今已是上海最繁华的地段,红砖外墙、黑漆木门、拱形的石雕门框,就是在这幢典型的上海石库门民居风格的老房子里,13名代表迈出了建党伟业的厚重步伐。
从鸦片战争、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中共一大召开,在讲解员的讲述中,时光仿佛回到了那段伴随着屈辱和抗争的年代,纪念馆里陈列的一件件历史文物、一幅幅历史照片,仿佛都在述说关于那段岁月的记忆。
沿着当年一大代表的足迹,6月14日上午,采访团一行来到位于嘉兴市区环城东路的狮子汇渡口。随着城市的变迁,这里早已失去了渡口的功能,但其历史意义无法抹去。
岸边,一大代表的雕塑群还原了当年的场景,一块写着“中共一大南湖会议渡口旧址”的石碑也在默默地述说当年的历史:“1921年8月2日上午10时许,一群外地青年来到狮子汇渡口,焦急地等待着南湖游船的驶近——中国近代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就要发生了……”
随后,采访团一行来到南湖革命纪念馆。临近七一,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据该馆副馆长李允介绍,南湖革命纪念馆每年接待量都超过100万人次,七一前后更是达到高峰,每天接待量都有近万人次。
在纪念馆,记者们从头到尾参观了党史展览,并观看了党史专题片,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幕幕再现的场景,让大家感受了那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深刻领略了老一辈革命家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在集体宣誓、重温入党誓词之后,6月14日下午,采访团来到了此次联合采访的最后一站——南湖景区湖心岛,瞻仰红船,正是在这里,中共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航船在此扬帆起航。
两天的行程中,记者们一路行走,一路采访,认真听,仔细看,用心记,感悟良多,收获满满。浙报集团嘉兴分社记者张艺萌说:“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96年过去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红船精神不会过时,始终引领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嘉兴日报嘉善分社记者周诚感慨道:“重走一大路活动,不只是身体的征程,更是一次精神的征程,是一次对理想、信念的坚持和传承。”嘉报集团摄影记者田建明还深情地赋诗:“沪嘉风雨起苍黄,前辈先贤至画舫。筚路蓝缕近百年,红船精神耀四方。”参加活动的采访团成员纷纷表示,作为红船旁的新闻工作者,既深感自豪,又重任在肩。我们要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传承和发扬红船精神,为谱写我市新闻事业新篇章贡献力量。
活动结束后,各单位都作了及时报道。浙报集团嘉兴分社连续两天在浙江新闻客户端以第一时间进行推送;嘉兴日报、南湖晚报、嘉兴在线推出了5篇报道;嘉兴电视台播出了两期连续报道;各县(市)新闻媒体也在传统媒体和网站、“两微一端”进行报道。据统计,总的报道量达到近30篇(条),为庆祝建党96周年、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营造了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