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记协网 > 评奖创优 > 浙江飘萍奖 > 2013评奖 正文

第十届浙江飘萍奖参评者蔡懿代表作

 

    三、强化主播 个性评论

    以前我们说主播是电视新闻这个产品的合成者销售员,而现在我们说主播应该是电视新闻产品的策划者生产者。《南京零距离》的孟非以其标新立异的光头形象和幽默睿智的谈话风格得到南京地区观众的普遍认同;《阿六头说新闻》也以幽默的方言语言加上说书式的“表演”方式受到了杭州地区观众的喜爱,北京《第七日》的元元、《面对面》的王志等等,每一档好的新闻节目,都有一个富有特质个性的主播。今年2月,经视新闻开创国内媒体新闻节目先例,2004年2月16日晚上的20点40分,浙江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经视新闻》和往常一样,准时播出,令观众意外的是,新闻主播不是他们熟悉的,在浙江电视圈内有一定知名度的《经视新闻》原来的两位主播李艳、王剑,却成了目前正当红的,号称影视圈“才女”的杨童舒。影视明星在一档每天直播,长度为30分钟的新闻类节目中任主持人,这在国内的电视媒体中开了先河,杨童舒从而成为中国影视演员主播新闻第一人。当然这是报上级管理部门批准同意后才实施的。在杨童舒任《经视新闻》主播的日子里,主编有意识让杨童舒自己对串联词进行润色,添加自己的语言和想评说的内容,经值班领导审核后播出。这样,一方面在内容上选择百姓关注度高的新闻,另一方面也让杨童舒有一定的发挥空间,从而促使《经视新闻》在贴近群众营造亲和力上再往前走了一步。

    其实我们请杨童舒担当新闻主播此举的目的只是传递一个信号,新闻主播它直接关系节目的生存发展。我们通过这种尝试,不是想炒作杨童舒,而是想观众通过关注杨童舒,继而关注我们的李艳、王剑,在她们之间对比,从而反衬了我们的新闻主播李艳、王剑,提高了她们的知名度,可以说这才是我们的目的。在平时的新闻编辑工作流程中,我们的新闻主播必须参加每天的新闻编前会,参与讨论,提出见解,有时她们直接到现场采访,有时她们自己制作道具绘制图表为了把一条消息解读透彻,而更为关键的是,她们不是简单的照着主编写好的串联词看着提词器读,每天这些串联词的定稿都是由主播在主编串稿的基础上最后编辑串写,用自己的语言完成的。而在写评论时,我们的新闻主播有3个原则:一是不说没有人性的话;二是不说废话;三是不说一半人以上说过的话即没有个性见解的话。正因为如此,作为一档直播的新闻节目,我们的主播现场反应灵敏,语言锐利,同时强调幽默趣味,当然决不是耍贫嘴,而是要有智慧,因情说理。以情动人。特别是每天我们《经视调查》的话题最后都有一个观点的评论,这些都由主持人在与编辑现场短暂沟通后完成,这需要很高的新闻素养和语言组织能力,这点我们的主播一直在实践中探索提高,她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观众的意见同时代表编辑部发表自己独到的观点,与观众做一个互动的思想交流。

    四、维护公正 推动进步

    如今几乎每个频道都有新闻栏目,它们是频道的支柱和灵魂。它们的优劣强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整个频道水平高低的反映。 但是电视是一个大众传播媒体,过于狭窄的受众群势必会影响到频道的生存和发展。因而,专业频道在影响主流人群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社会变化、文化价值认同等方方面面的因素,不断培养新的收视群体。如今在各家媒体争做民生新闻的情况下,实际上在收视人群上、新闻内容上、甚至栏目版块设置上都趋于与同质化,有时一位投诉者连拨几个频道的热线电话,最后去得晚的栏目记者会被告知,“某某台已经来过了,你们来得太迟了,我现在没空接受采访”,这种现状应该引起我们从业者的重视。所谓电视民生新闻是带有本土化、人本色彩,为平民百姓所关注,并与之日常生活、生计相关信息的电视新闻报道。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群众有影响的事件及讯息;形式上充分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互动性,以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媒体由于对“工具”和“喉舌”性质的片面理解,将自认为重要的严肃新闻灌输给受众,时刻注意用正确的成熟的政治观念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固守在僵硬的政治关怀模式之中。这种媒介本位的思想使媒体不屑关注市井平民之事,忽略了对寻常百姓生活的全方位关照,背离了新闻服务受众的基本规律。而民生新闻正是这样正式地把新闻价值定位于普通市民百姓的需求上,让新闻本质回归到“广大群众欲知、未知、应知的事实报道”上,无疑是一种进步。但是如今的民生新闻大量的成了投诉新闻,新闻媒体管垃圾,管下水道,管违章建筑,管屋顶漏水,管邻里纠纷……长此以往,我们又陷入了一个矫枉过正的极端,一档新闻节目90%以上做的是百姓投诉,这是百姓累积情况在短时期内的一个爆发式反映,也是有关职能部门效率低下的一个反映,媒体成了投诉处理台,这绝对是媒体职责的错位,从长远来说,媒体传播的“喉舌”作用,引导思想推动进步的职责才是第一位的。在一些“民生新闻”节目中,记者和解说词退居到了次要位置,百姓说占了主导。一时间无论投诉者是否有理,许多媒体都将他视为弱势人群,往往带有明显的情感倾向,而实质上,我认为在维护弱势人群还是维护公正的问题上,新闻必须维护公正。《经视新闻》也有“维权热线”版块,但我们的定位很明确,关注消费,对投诉者和被投诉者我们决不在思想上先入为主,让两者在报道中都充分表达各自的观点,然后请出消协、律师等对此做出评判。除了对百姓热线反映的买房买车以及其他消费领域碰到的问题进行报道外,我们还经常主动出击,推出《打造平安浙江,维护消费安全》的系列报道,及时反馈消费者投诉,树立了媒体权威形象。

    电视新闻应具有提意识、更新观念的功能。新闻内容的相关性、贴近性,形式的互动性、开放性,是它培养观众兴趣和关注的先天优势。新闻聚焦百姓生活,唤醒了作为市民生活主体的整个市民阶层对自身生存现状的关注与反思。与此同时,电视新闻在报道城市种种现象的同时,也应该将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传递给观众,形成一种文明的、文化的、高尚的精神风尚,起到一种精神导向的作用。电视新闻应具有监督舆论、疏导民情的功能。新闻节目在我国一直被定义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无疑,上至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下至各个省、市的电视新闻节目,在传播国家大政方针和各项政策措施上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新闻的功能也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多样化。新闻节目不仅为国家方针政策的上情下达提供了畅通的途径,也为民生民情的下情上达提供了一个平台。电视新闻在传递国家意志的同时,应该成为市民心声的反映,在地方政府和群众之间构建渠道畅通的信息通道,搭建一个相互沟通与交流的平台,这点并不与强调新闻的思想性冲突。新闻不是故事片,不是电视剧。新闻的五个要素使新闻制作始终都能保持在一个冷静、理性的客观立场。然而对新闻理念的多元化探索,使今天的新闻比以往呈现出了更多的新鲜元素。新闻情感化不是指新闻制作者可以随意通过主观的人为因素,改变新闻事件的原有面貌。新闻必须客观、真实这是新闻存在的价值,是必须坚持的客观标准。确切的说,新闻情感化是指在客观报道新闻时,新闻制作者进行的感情投入,它使新闻在客观事实背后多了一些人文化、人性化的关怀。在民生新闻娱乐化潮流中发展起来的说新闻,甚至戏说新闻使新闻在传播过程中呈现出或语重心长、或戏谑调侃的不同风格,这些都无可非议,但是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们必须思考在民生新闻大行其道的今天,它到底能走多远,有一天我们的新闻热线接不到投诉了,我们还会不会做新闻。不管怎样我们《经视新闻》也许走了一条和兄弟频道不同的路,生产思想推动进步是我们不变的理念,也许有人说太正经了,但是从说新闻到评新闻的转变以及读报节目的盛行都说明,观点思想的文化消费是永远的主题,《经视新闻》的定位人群是相对文化素质较高的人群,从收视率来说我们一直稳中有升,在省级频道新闻栏目中名次靠前,这说明我们经受得起市场的考验,都说新闻是易碎品,但也许若干年后,我们如果回顾《经视新闻》,希望一定会有很多东西是有收藏价值的,在这条新闻路上,我们还将不断创新努力。

(作者单位:浙江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

 
时间: 2013-08-21  来源: 浙江省记协
作者:
 编辑: 刘卓文


(C) 2013 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 浙江记协网,www.zja.org.cn 平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