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 希望
风一般地飞驰,在海天一色的壮美中前行,这种毫无阻滞的酣畅改变的不仅仅是出入岛城的方式,它改变的是海岛更长远的未来。
这种情形曾经让我们司空见惯,每逢旅游旺季,无论是公共假期,还是双休日,鸭蛋山码头车流拥堵,最长的甚至创下了9000多辆车子排队等候过渡的壮观景象,这种壮观令岛城人无可奈何,也让很多人发誓再不踏入舟山。
交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有一句最通俗的表述,就是要想富先修路。
(采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徐东华教授:货通天下,桥梁非常重要,解决断头问题,适度超前是必需的。)
当跨海大桥大步跨越这些美丽的海岛,舟山有了双向四车道的高速公路,连通了国家高速公路网杭州湾环线。天堑变通途,舟山通往大陆的瓶颈不复存在,舟山的港口、旅游、现代服务业都面临着崭新的发展机遇。
根据规划,舟山还将全面推进桥岛、陆海联动发展,深入谋划高速公路、环岛干道、岛际高速、国际航路以及轻轨、民航、铁路为骨架的综合交通体系,全力构筑群岛型城市发展的新格局。
这是接轨上海,全面参与长三角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条件。
交通方式的改变,带来的是全方位的深刻变革,作为长三角地区15个城市中唯一的海岛城市,舟山从被边缘的海岛地区变成了资源优势明显的沿海地区,从交通最末端的地方变成了通向海洋的最前沿。舟山市委市政府用“大桥时代”四个字作了概括。在舟山市迎接大桥时代全面对接大桥贯通的动员会上,市委书记梁黎明这样说,舟山连岛跨海大桥不仅仅是舟山的大桥,也是浙江的大桥、长三角的大桥、全国的大桥。
1390个岛屿,2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漫长蜿蜒的深水岸线,这些都是我们引以为傲的海洋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
当“海上浙江”的宏伟蓝图成为浙江这个海洋大省寻求新一轮增长的突破口,当跨海大桥是舟山成为大陆伸向海洋的港口城市,海洋经济的汹涌浪潮把舟山推向了海上浙江的最前沿。
(采访浙江省委副秘书长夏阿国:浙江发展不缺钱,不缺人才,农民都可以当企业家,浙江缺土地,没土地扩展不了,海洋是蓝色国土,桥一架通,舟山成为浙江新的经济发展平台。长三角一体化,最有优势的是海运,港口能不能一体化。)
浙江省的港口一体化发展首先在这一片海域发端,浙江省宣布,宁波舟山港的名称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启用,宁波、舟山港实行规划、建设、品牌、管理四统一,这是浙江省实施港航强省战略的一大布局,是一个一加一大于一的变革,宁波-舟山港通过便捷的高速公路连接着浙江周边地区,辐射整个华东,集聚效应明显。根据交通运输部和浙江省政府批复的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宁波舟山港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长三角和长江沿线地区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中转港。
与宁波港隔水相望的金塘岛,是舟山群岛中的第四大岛,面积76平方公里,深水岸线是它的最大优势。相邻的册子岛,岸线资源同样得天独厚,岛上有30万吨级的原油码头,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两座30万吨级原油进口码头之一,是国家“十五”重点建设项目中国石化甬沪宁管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港口的一体化开发规划,未来,金塘岛还将建设6个集装箱泊位和1个多用途泊位,2008年,宁波舟山港港口货物吞吐量仅次于上海,排名全国第二,今年四月份出台的2008年中国港口综合竞争力指数排行报告中,宁波舟山港高居榜首。纵然如此,舟山建港条件世界少有,水深15米以上的岸线有200公里,水深20米以上的岸线103公里,穿越港区的国际航道能通行30万吨级以上的巨轮,但是目前只有不到10%的深水岸线得到开发,潜力巨大。有专家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宁波-舟山港进军世界三甲不是梦。
(采访浙江大学教授史晋川:浙江转型升级需要一系列的条件,空间的拓展,资源的开发,舟山就为浙江带来了很大机遇,舟山大桥开通,不仅为舟山,而且为浙江的转型升级,海洋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不仅仅如此,有专家指出,舟山大陆连岛工程的开通,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浙江、长三角区域的战略空间格局发生新的演变和整合,还将对海洋开发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产生重要意义。
(采访浙江省政府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郭占恒:把沿海地区的发展努力推动上升到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东部已经把发展重点放到沿海地区,山东、江苏、广西等,海洋是重中之重,是制高点,以大桥为起点,加快沿海6市的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
这是一个崭新的大桥时代,是一个跨越式发展不断增强实力的时代,一个寻求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时代,是一个现代海洋经济异军突起的时代,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同城化的时代,它不仅仅是一种交通现象、经济现象,更是城市化现象、人文环境现象,大桥效应不仅体现在经济上的产业对接、空间发展,还将是在思想观念、文化建设、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对接和辐射,当我们结束了一个封闭的被边缘化的海岛时代,大步跨入这个陌生的大桥时代,我们准备好了吗?
在古人的心目中,大海是阴森恐怖蛮荒无际的,所以会把茫茫的沙漠称之为瀚海,把沉重的灾难称之为苦海,对于海岛人来说,当茫茫大海不再令人恐惧,当天堑不再成为阻隔, 我们该怎样学会谋之以利?
5000年前先人们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勇敢地跨出了涉水求生跨海求福的一步,勇气何等可嘉。徐福东渡历经了多少非常之险,后人从他苍茫的眼神中已难以尽知,但是历朝历代从不间断的航海故事留给后人的是勇于求索的精神财富。
时间上溯到16世纪,舟山的六横海域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开始的海禁政策使沿海一片萧条,民间禁不住的贸易力量就在六横岛与佛渡岛之间的双屿港开辟了一个中国与海上各国间互相贸易的物资集散地。这一段历史如今早已难觅遗踪,但它至少告诉后人,古人在这片海域曾创造了怎样的商业奇迹。
面对大海,我们要学会以利为本,海洋文明不仅仅是鱼盐之利、舟楫之便,更是指能够凭借海洋的广阔性和开放性与其他文明进行物质交换和文化交流的能力,以及这种能力所形成的精神价值和物质成果。
大桥作证,舟山人不甘落后。已经几度与机遇擦肩而过的舟山,在海洋世纪,要积极参与长三角工业的分工和合作,要成为我国重要的海洋渔业基地和海洋开发基地,成为一座现代化的港口和海岛旅游城市。
连岛工程跨越的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天堑,它是海岛人民追求跨越式发展的一个标志。我们正在突破过往的束缚,以跨越的思维和敢于创业的精神创造着新的奇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徐东华教授:舟山有特殊地位,新的机遇,中国融入全球一体化的窗口地位提升。)
(采访浙江省政府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郭占恒:借海洋优势,开阔海洋胸怀,大开放、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局面。)
这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梦想,是一条通向舟山崛起的发展大道,我们在海洋经济的大潮中看到了无穷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