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记协网 > 评奖创优 > 浙江飘萍奖 > 2012飘萍奖 正文
第九届浙江飘萍奖参评者潘亚舟事迹介绍

 

    (二)拓展广播多样性创作,营造广义的地方文化空间,发现家乡之美。

    在文化类社教作品的创作中,潘亚舟以地方精神为基点,注重宣传手段的创新性与艺术性,将普通民众的精神与时代融汇,使他的作品跨出了地域的藩篱,拥有了强大的传播力与感染力。

    近年来他几乎每年都荣获3-4个浙江省政府奖及一个国家政府奖,在文化艺术类社教专题的创作中几乎囊括了我省所有门类的桂冠。

    如反映河姆渡启蒙文化之美的《骨笛印象》、反映越剧创新探索的《第一次亲密接触》、通过浙东锣鼓反映地方民间音乐现状与“失落的乡村”的《锣鼓声处是故乡》、反映浙东女性文化的《十里红妆》等一大批作品分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关于“七月派”诗人孙钿诗文人生的《最后的七月》、探究底层人民精神生活的《看见荣荣》等分获浙江省政府一等奖等;另外他还积极探索广播剧的演播创作,主创的广播剧《淘气包马小跳》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他担任责任编辑的栏目《如意鸟》也获得了浙江省广播电视品牌建设奖、省广播电视栏目一等奖等。他在创作中努力实践着地方广播创作的多样性,《如意鸟》栏目也由此成为浙江省重点文化创新团队。

    (三)创新广播全媒体表现,推动频道多层次品牌化发展。

    多年来潘亚舟还一直从事着交通、音乐两个频道的管理工作。他策划引进RCS播出平台系统;建立宁波电台音乐媒资库,实现全台共享;根据宁波市道路建设现状推出《路况直通车》碎片栏目,进行指挥中心、路面对应播报。另外,他还注重构建品牌特色节目群落,形成了集服务、信息、维权为一体的新闻播出链。

    为使频道朝着品牌化发展,他还创新策划了各类活动。如他策划组织“中国开渔节”、“宁海开游节”等地方文化大事活动报道;策划导演了电台创优作品交响视听晚会“声音的盛筵”等,让广播作品变得可感可视。为配合文明交通宣传,他策划了《爱心斑马线》、《司机文化节》、《夏日送清凉》、《清明路况》等一系列公益与活动;为推进广告联办与节目资源互通,他策划多媒体栏目《家缘》让频道经营与节目紧密结合;在多媒体实验中,他还策划开发了宁波广播的第一本多媒体杂志《车•生活》等。

    同时,在节目管理与理念的推进下,他还策划建立了宁波广播首个视频透明直播室,联合交警指挥中心、高速交警指挥中心直播室等,形成5间直播室互通视频直播,打造多媒体广播的新型传播。

    从今年起,宁波广电集团进行了体制改革,他开始担任音乐频率总监,在短短的半年多时间内,在他的带领下频率迅速成为私家车收听的焦点,广告和收听份额均在在本地区大幅上升。

 
时间: 2012-08-17  来源: 浙江省记协
作者:
 编辑: 刘卓文


(C) 2005 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 平台支持、网页设计:浙江在线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