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暴中心”的13天 ——新冠肺炎隔离村东阳白坦蹲点采访手记

岁末年初,一场出人意料的新冠肺炎疫情汹汹而来。

1月31日中午,我们突然接到任务——去东阳市巍山镇白坦村蹲点,全程记录该村因新冠肺炎疫情而隔离期间村民的生活,以及当地是如何在党委政府领导下抗击疫情的。

白坦?白坦是哪里?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白坦村是个陌生的地方。不过在金银丝(不是真的金丝银丝,而是镀了金银颜色的PET聚脂膜切成的极细的丝,广泛用于服饰、工艺品等领域)行业里,白坦村可是大名鼎鼎——全球60%的金银丝都出自这里。

白坦村,还是一个有着近600年历史的吴氏聚居大村,2016年入选了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因此,这里人口阜盛、企业众多。村上有1600多户,3800多人。大小企业100多家,外来务工人员3000多人。

此时,虽然许多务工人员返乡过年了,但村中仍有3869人。

1月29日,白坦村74岁的村民吴某成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由此,牵出了金华市最大的一起聚集性疫情,被他感染的共有9人,因他隔离的人数达560多人。

再加上白坦还有24名湖北返乡人员,吴某成的直接接触者也还有21名在村上居家隔离,一时间外界已是闻白坦而色变。

面对这样的情况,去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俩都没有犹豫。且不说这是一项任务,作为一名记者来说,到新闻发生的现场去,更是一种由衷的冲动。

当天下午,简单收拾了行李,我们两人就来到了巍山镇政府。

在巍山镇政府的一个小会议室间隔开坐下,镇领导开始给我们介绍情况。这时候我们发现,情况比想象的还要严重。

吴某成体内的病毒毒性非比寻常。如果说病毒是“引信”,普通人可能是一个个“炸药包”,“爆炸”了波及范围也不广。但吴某成显然是个“炸药桶”——他曾与姐夫短暂交流,其姐夫就遭传染;住院期间,相隔两个病房的一位陪护人员,只是与其在走廊上有交集,也被传染。

而且新冠病毒有很强的隐蔽性,在携带者未发病时就可以传播。吴某成又为人勤劳,除在村上车站卖票外还在村中送桶装水,活动范围很广。当时村中已排查到的直接接触对象就超过30人,未排查到的有多少?谁也不知道。

从镇领导的言语和表情中,我们感到了重重压力和隐隐不安。但既然来了,就没有退缩的道理。

虽然时间已经快傍晚,我们还是决定先到白坦村卡口了解一下情况。一时没法进村,就先用航拍机对整个村子环境做个初步了解。

从航拍上可以看到,这确实是一个大村子,足可以说是一个小城镇了。看着航拍镜头里层层屋宇在夕阳下泛着温暖的光,谁能想到这里却是正与看不见的魔鬼决战的战场?而这里,也将是我们接下来艰苦战斗的地方。

整村隔离了几天,村里就面临着许多平时不可能发生的问题。其中就包括一个关系到所有人的大问题——垃圾没人清运了。

垃圾越堆越多,不但影响环境,甚至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怎么办?巍山镇党委书记申屠顺达自己跑到村上现场办公,清运公司的人是肯定不敢来了,还有胆进村的,只有消杀公司。

申屠顺达和消杀公司老板好说歹说,最后决定,垃圾车由镇里出,清运人员由消杀公司出。消杀公司老板在现场说得“恶狠狠”的:“保证完成任务!员工下午一定到。让他们穿两层防护服!”

可到了下午,车来了,消杀公司的员工却迟迟不见来。

最终,还是巍山消防队的消防员们冲了上去,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在这场战“疫”中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是白坦村疫情没有继续扩散的主要原因。作为战“疫”组织的核心,巍山镇党委靠前指挥,在第一时间将吴某成及高度怀疑传染给吴某成的武汉返乡人员蔡某萍两家集中隔离、送医,第一时间封锁村庄,并组织起了整个隔离工作。镇党委书记、镇长每天都到卡点或者进村,镇人大主席担任卡点临时党支部书记,每天在卡点坚守。驻村干部、村主要干部更是夜以继日,每天在村中负责具体事务的执行,工作时长都在十五六个小时以上。

在这次整村隔离的大量保障工作中,派出所民警、消防员、白坦村的党员干部、民兵、志愿者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由巍山派出所牵头成立的“义警联盟”,最多时配备了300多名志愿者为村民们提供代购代办服务,为大家解决了众多生活难题。

这些专业力量和社会力量,在党委政府的统筹领导下,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党政警民和志愿者,共同筑起了隔离病毒的铁壁铜墙。

村庄不让进出、村民不能串门,这是隔离病毒的必要要求。但如果没有“硬”措施,是做不到真正隔离的。

比如在将橙色管理人员送往集中隔离过程中,吴某成的一位直接接触者就不愿意去,最终是由巡特警破门而入,他才愿意配合。

更激烈的事件发生在元宵节的晚上。一位隔离期间一直在外的白坦村民坚持要回村,工作人员按要求先核实她最近几天的去向,她却十分不配合,并不断挑衅民警。最终民警将她强制带回了派出所。

有“硬”,也得有“软”。元宵节当天发生的另一件事,就考验着基层治理的“软”水平。

按白坦风俗,元宵节家家户户都要买豆腐做麦角。早上八点钟,我们在村中的超市门口看到,前来准备买豆腐的人已经多达几十人,而且还在增多。为了能抢到豆腐,许多人都在超市门口聚集着。

网格员发现问题后,驻村干部很快赶到现场,但是人数过多,他已无力劝阻,只能寻求增援。很快,派出所民警王剑赶到,通过手持喇叭大声要求村民马上分散开,或者错时来购买。

但此时想让人群散去已是不可能。王剑马上与超市老板沟通开门,同时组织村民排成间隔一米以上的长队,并在超市入口进行流量管控。

队伍排好了,但还有一个问题:从排队人数来看,超市里的豆腐肯定不够。为此,王剑迅速和巍山镇的豆腐坊联系,紧急调来了八板豆腐。

申屠顺达也赶到了现场,并把调剂来的豆腐运到了村中开阔的菜市场,再次组织大家排队购买。

由于反应迅速,组织得力,货源充足,这场豆腐“战役”最终取得了胜利,保障了民生需求。

因为没时间进行精确的售卖,最终算下来八板豆腐“亏损”了140元。不过用申屠顺达的话说,这是“赢得了民心”。也正是有了这样“软硬兼具”的基层治理,才保障了白坦村14天的平稳度过。

在这样一个战场上,害怕是人之常情。而如果此时要在白坦村找一个对疫情最害怕的人,75岁的吴生娇老人应该能排第一。

老人自有理由担心,她家隔壁就是吴某成家,前面一户则是蔡某萍家。被这样两家包围,换成是谁心里都得打个哆嗦,更何况是个独居的老人。

1月27日两家被收治或集中隔离后,用老人自己的话说“周边更是一点声音都没了”。从那时起,老人就陷入了一种极度恐惧的境地,一直在家深居简出。得知老人的情况之后,我们建议尽快安排对她家中进行一次消杀。

消杀之后,老人的情绪明显好多了,她告诉我们,这些天亲友们关心的电话倒是不少,但小道消息满天飞,一会说这个死了,一会是那个没了,搞得她更是常常手脚冰凉。

接下去的几天,我们每天都会去看望老人,带给她及时的信息,劝她放松心情。

有一天我们正在采访,就接到了老人的电话,“刚才有广播一直在报名字,报了好多,是出什么事情了吗?我又吓死了。”我们赶紧赶过去了解——原来是巡逻车在播放隔离人员名单,老人耳朵不好,还以为村中又感染了这么多人。

在我们的持续关心下,老人的情绪也一天天好转,甚至还会和我们开起了玩笑。老太太说,她每天都要向神佛祷告,以前每次她都是祈求家人平安、自己身体健康。自从疫情发生后,她每天祈求的内容变成大家平安、所有人都健健康康,因为“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大家好了,我才会好。”

不过像吴生娇这样惊恐的还是少数,大部分白坦村民还是非常配合隔离而又乐观的,有的还能在家里自己找乐。

我们曾走进一个大家庭,看到这么一幕:不大的天井里摆了一张自制的乒乓球桌,两个人在打乒乓球,而与他们十字交叉的是一对打羽毛球的。更绝的是,这一家人还组了个“铜管乐队”在旁边伴奏,长号、小号、圆号一应俱全。

而在村中的露天菜场,几位卖菜老农每天的营业额不过二、三十元,却总是乐呵呵的;小面馆每天只烧三、四碗面,也是整天开着,老板娘说村上有三个人是每天都要来光顾的;有村民特意给外地留守人员送去了蔬菜;有家庭用餐时用上了公筷;还有困难家庭高三学子的坚强懂事、“解封”第二天就开始晨跑的村民,都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生活的希望和力量……

在白坦村采访,我们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消毒了。

按照隔离的要求,农户间不能串门,但是我们采访显然要进到村民家中。为了让村民放心,也对自己负责,在咨询了专业意见后,我们采取了“进出双消毒”的办法,也就是进村民家之前消一遍毒,出来之后再消一遍毒。不光如此,上车前要消毒,到了卡点吃饭更要消毒。我们俩因此成了全村消毒最多的人,一天消毒不下20遍。

不过消毒水喷多了确实是有副作用的。在蹲点的第五天,我们就感觉眼睛有点肿痛。第六天晚上正在拍摄时,我们中的范康文突然双眼泪流不止,等坚持把一个段落拍完,早已是“泪流满面”。怕手上、脸上不安全,情急之下找到医用酒精喷过双手后,又朝脸上一阵猛喷,双眼更是辣得眼泪直流。幸好用矿泉水冲洗后,总算是没有什么大碍。

困难当然不止这些。由于在村中拍摄,常常会错过饭点,到吃饭时盒饭早就凉了,只能拿点热水泡一下。住宿是在村中的一个工厂宿舍,只有一个公共卫生间,唯一方便接水的水管是和马桶连着的。我们俩打趣,天天喝的是马桶水。但事实上,这家厂敢于收留我们住了这么多天,我们已是非常感激了……

在白坦的这些日子,我们感受到了来自群众、来自地方、来自组织的种种温暖,市委宣传部、总台领导的关心鼓励更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

这些天在白坦的蹲点,是我们记者生涯中一次难忘的历练,拍摄到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素材,也交到了许多“生死之交”,这将是我们今后工作生活中的一笔巨大财富。

巍山镇的、白坦村的朋友们,待摘去口罩时,我们一定回来,来看清你们坚毅、善良的脸,也让你们看清我们剃去胡须干净的脸。

待春暖花开时,我们再相见!

 

 

时间:2020-03-04 来源:无限金华客户端
作者:金华广电融媒体记者 范康文 黄鹤 编辑: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