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人走进新农村:见证青山绿水之变 感受土地丰收喜悦

收割机收割水稻。王伟臣摄

10月30日,由浙江省新媒体专业委员会主办的“践行‘四力’、共享丰收”新媒体快闪行动在浙江德清举行,20余家媒体记者走进绿水青山,深入了解当地环境之变,并通过亲自体验收割,与脚下的泥土“亲密接触”,共享土地丰收喜悦。

经济与环境的平衡难题,是过去不少村子所经历过的艰难抉择。此次活动的开展地东横村便是其中之一。过去该村曾以开矿富村,自2009年关停矿山进行产业转型以来,尽管环境污染减少了,但挖石料留下的矿坑却如疮疤一样留在土地上,也成了村干部和村民心中放不下的“石头”:矿坑复垦复绿成本高,荒废着又有安全隐患。

稻田旁的钢琴演奏。王伟臣摄

东衡村村委主任陆英田介绍,2011年起东横村大力推进填矿复垦工作,并结合浙江“五水共治”工作,探索淤泥变废为宝之法。为了让“田成方、路渠配套”,东横村将矿区内剩余的小山包推填入矿坑内,平整场地,形成基础土层,又覆盖建设用地上剥离的表土和一米厚的干河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媒体记者体验收割水稻。王伟臣摄

“我村成功平整出可再利用土地1400亩,并利用废矿矿山回填出的土地进行了中心村集聚。复耕的土地被村民种上了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村子里生机勃勃。”陆英田说。

中国记协常务理事、浙江省新媒体专业委员会主任陈建华。王伟臣摄

如今的东横村河道清了,连片矿坑复垦成了水田;生态环境美了,村民治污清淤的热情也更高了;土地流转出去后,还为村集体带来了不少租金收入。

“原来东衡的千亩良田是靠填掉好多废弃的石矿矿坑造出来的,变废坑为良田,这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在东衡的成功实践。”中国记协常务理事、浙江省新媒体专业委员会主任陈建华说。

媒体记者体验收割水稻。王伟臣摄

在一望无际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子已等待丰收,现场媒体亦加入到收割稻子的行列中。

“今天我是第一次体验割水稻,感觉还是非常有意思的。今天天气非常热,能体会到平时农民在收割的时肯定非常辛苦。这次活动更有意义之处在于,可以让平时生活在城市的记者体验农村的生活,更加接地气。相信经过这次割稻之行后,我们的采访也会更加有亲和力。”浙江某省级媒体记者李楠说。

“新媒体大量工作在案头、在‘人机对话’,因此增强‘四力’尤为迫切。其中,‘脚力’是其他三力的基础,我们一定要多多深入基层一线,沾泥土、接地气,走入稻田,挥动镰刀,亲手割几把稻子,亲身体会一下什么叫‘粒粒皆辛苦’,在今后拿出充满时代气息、闪耀新媒体智慧的,沾着露珠、带着泥土味和稻花香的好作品。”陈建华说。

 

时间:2019-10-31 来源:中新网浙江
作者:张煜欢 王伟臣 编辑:刘卓文